王利軍 淄博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健康中國”理念,而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國民健康被擺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國民醫療保障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高度發達的新時代,醫療衛生建設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醫療信息化成為醫院平臺建設的發展趨勢。截至目前,大型醫院掛號、預約、檔案已經初步實現醫療信息化建設,醫療信息化不僅能為醫生節省時間,使醫生有更多的精力為患者服務,同時也有利于醫院樹立高科技形象,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在“健康中國”戰略中,位于基礎位置的醫療保險財務的有效管理對居民和醫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居民來說,醫療機構高效管理醫療保險后,報銷醫療保險更加容易;對于醫院來說,可以節省許多資本付出,同時改善醫院形象。此外,醫療機構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通信技術開展醫療保險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早日實現“健康中國”[1]。
目前,在醫療機構城鎮醫療保險財務管理中,涉及海量數據存儲和調取,若以紙質為媒介承載這些數據,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醫療保險財務管理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數據信息不斷呈指數式上升,如果醫療機構繼續使用傳統的醫療保險財務管理方法,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還浪費了數據資源。一方面,4G時代新型信息技術支持的文字或語音檢索能幫助工作人員高效快速查找目標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為他們減輕了工作壓力,為醫院節省了人力資本;另一方面,將醫療保險財務信息以電子形式保存和管理,能節約紙張,節省了保存這些紙質資料的空間資源,為醫院節省物力資本[2]。
城鎮醫療保險管理與其他醫療信息不同,不僅包括患者個人基本信息和醫療信息,還包括財務信息和國家政策等許多方面,尤其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信息在妥善解決醫患糾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醫療保險信息的重要作用要求醫療機構對醫療保險相關信息和資料進行妥帖存儲和保管。以信息技術建設醫療保險財務管理平臺,有利于工作人員讀取和調用醫療保險財務相關數據,達到高效管理復雜信息的目的。同時,電子化醫療保險財務能夠有效提高信息的安全性,為未來建設科技化醫院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醫療保險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在科學技術水平高、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城鎮醫療保險財務管理水平能達到“智慧”型水平,但在縣鄉及以下地區這類平臺建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4G時代的到來為醫療系統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保障,為更好地滿足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各地區醫療機構積極開展醫療信息化建設。根據2018年政府公布的醫療信息化建設投入總額來看,許多地區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籌建完成。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醫院財務信息化平臺初步建成,有專門用于財務管理的服務器和相應硬件設施[3]。同時,隨著患者對醫院業務需求增加,醫院信息系統和電子病歷系統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醫保財務管理系統的進步。目前,有少量醫院擁有自主研發團隊,剩下大部分醫院依賴軟件公司提供各種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
雖然全面推廣醫保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帶來諸多益處,但是在現實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困難。一是嚴密的財務信息化制度尚未健全,或者即使有健全的相應制度,在執行方面也不夠嚴謹。二是由于各醫院醫保財務管理軟件不一致導致數據口徑不統一;三是兼具統計學、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專業人才匱乏,對數據處理能力不足。
技術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打好信息技術基礎才能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以目前德惠市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狀況不難發現,該醫院的信息化技術基礎尚不牢固,要想開展醫療保險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必須建設相應基礎設施,在完善基礎設施后擴大該地區基礎醫療財務服務范圍,推動該醫院醫療保險財務管理實現聯網集成,實現信息及時更新,使居民查詢相關信息時不會出現長時間的信息延誤。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基礎設施,以完備信息技術基礎,能夠為實現醫療保險財務管理信息化奠定物質基礎。
在網絡普及的基礎上,醫療機構應開發線上網站和移動終端軟件。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城鎮重要的惠民工程,核心環節是醫療保險財務相關管理,最終目的是優化城鎮醫療服務。醫療保險財務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升醫療保險內部工作的效率,向社會公開信息使用的資金流向。同時,網站和終端開發便于居民通過網絡上的服務平臺隨時檢索和查詢信息,享受線上醫保服務。
新型醫療系統能夠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醫療體驗,有利于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本文以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為政策指導,以縣級公立醫院為例制訂了基層醫院建設醫療保險財務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方案,為全面推廣醫療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民使用5G網絡時,醫療保險財務信息化管理平臺還會有更好的發展,能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