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怡 中國人民銀行嘉峪關市中心支行
在全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迅速發展,為我國進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突破口。據統計,我國的跨境電子交易規模保持著每年20%至40%的速度上升,這是一個讓人震驚的速度。相比傳統跨境行業,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具有明顯優勢。據統計,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69萬億,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31.1%,增長幅度令人驚嘆。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商品瑕疵多、耐用性差、品質低劣等問題。由于價值觀差異,歐美國家多追求高品質,耐用性強,價格次之的商品,而中國中小企業大多還是以充量優先,品質次之的觀念洽談貿易,長期下來,歐美國家就會對中國商品產生抵觸心理,“質量差”的標簽一直揮之不去,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對外形象。此外,產品缺乏創新,商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優勢也令諸多企業止步不前。
現階段,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雖然獲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設立電子商務實驗園區、中小企業創新科技園、跨境電商試驗區等,但在海關稅收、結匯收匯方面仍存在制度空缺,缺乏對中小企業跨境電子貿易的監管規則和體制完善。再者,我國近年來經常因知識產權與國外引企業起法律責任的糾紛,國外也對我國中小企業發起反傾銷等調查,嚴重影響到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著招人難、留人難的困境,外貿業務停滯不前。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貿人員的收入與預期存在很大差距。外貿工作者的收入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固定工資,二是提成。部分企業往往在招聘時向應聘者承諾每月的固定工資數額會在月入過萬的水平,但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以各種理由克扣員工工資、拖延提成、減少福利的情況,當外貿人才產生自身努力與企業回報不對等的情況時,自然會選擇離開。此外,我國部分外貿企業缺乏長期培養人才的眼光,難以形成人才培養體系,秉持著短期用人的觀念,導致人才招聘和培養發展面臨困境,外貿人才頻繁跳槽現象嚴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加瞬息萬變。受疫情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在2020年的生存情況極為嚴峻,面臨轉型困難和規模較小的企業游走在破產線的邊緣,令本來就難以維持的經營現狀雪上加霜。對此,中國政府迅速出臺“穩企業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等一系列措施,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才得以緩解。加之美國政府對華實行貿易實體清單等行為的壓制,打壓行業龍頭等的做法,中國中小企業及跨境電商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中小企業應加大與當地高校合作,了解高校外貿就業需求和去向,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適當提供實習機會,令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空間。此外,企業可提供良好的平臺,如令員工多去參與展會,拓寬眼界及人脈。企業之間加強合作交流,可推薦合適的人才去優秀企業參觀學習,加大培養力度。地方政府可出臺利好外貿人才的政策,如解決安家、戶籍等問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對于已經不適用現階段實際情況的法律要及時進行更新。對權益范圍和偷稅漏稅的行為進行明確的界定和規定,減少權責糾紛。提高侵權的成本,加大執法力度;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品的規則制定,加大培養處理解決國際法規糾紛類的復合人才和人才隊伍的擴張。
企業中高層應保持對市場的敏銳性,堅持學習,更新市場認知,及時轉型,對企業有合理和清晰的定位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同時,應加強企業的品牌意識,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競爭優勢。積極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做接地氣,專業性強,有溫度的企業。誠信經營,提升產品質量,打造讓客戶信得過的品牌,保證售后服務質量。
積極開發含有本土文化元素的產品,善用中國文化增添出口商機。可積極拓寬商品創新的渠道,如中國結,中國剪紙,書法畫,旗袍,老干媽,火鍋醬料等商品均收到海外國家人民廣泛好評,并成為“爆款”。我國企業可利用文化的差異性來獲取更多的創新靈感,積極獲取商機,打造國內品牌,積極推進我國“外循環”戰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