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輝 國網河北高陽縣供電公司
發展智能電網是21世紀電力發展的主流趨勢,我國著手于智能電網的建設。我國的智能電網發展相比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便如此,我國發展的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在智能電網規劃工作中也取得了累累碩果。
資源緊缺是我國長期以來面臨的狀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我國各行各業需要關注的工作內容。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對于電力技術存在著越來越嚴格的要求,能否實現穩定、高效的電力供應關系到社會生產以及居民生活,在提升電力供應質量的同時還要兼顧確保生態良性發展。
基于此,在電力系統規劃的過程當中引入智能電網是不二首選。使用智能電網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檢測出電網當中存在的漏洞,為及時發現故障、解決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智能電網技術是將計算機信息技術、信息通訊技術等技術進行整合。將這些技術整合到電網中輸電設備、配電設備當中,經過技術整合以后,最終形成一種全新的電網模式,除此之外使用智能電網還可以實現高效、環保、零排放,完全符合當前的環保理念[1]。
我國正式發展智能電網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對于智能電網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定義。目前我國使用智能電網的定義是美國能源部現代電網委員會對于智能電網的定義。
為了更進一步的達成一致,國家電網公司對于智能電網進行了更細致的劃分:智能電網就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基礎上,結合最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設備、控制方式、決策支持系統,構建安全、可靠、環保、高性能的電網。
智能電網建成以后不僅僅可以實現更加高效的電力供應,同時還具備自愈、激勵、抵御外界攻擊。我國建設的智能電網將涵蓋現階段我國所需要的所有電壓級別以及電力系統的全部階段,使用整齊劃一的通訊交流平臺,將現代通訊技術、智能化控制形式進行有機整合[2]。
智能調度是最具有顯示智能電網技術優越性的一門技術,在構建智能電網的過程中屬于一門關鍵技術。使用智能調度可以實現對電力資源的有效分配,從而實現對電力工作效率的有效優化與提升,由此避免電力系統運送電力的過程中出現異常,最大程度上確保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生產電力的過程中,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在于發電,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對發電節能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發電造成的污染排放。
使用分布式發電儲能可以將綠色電力資源發電比例實現更加有效的應用,進而使發電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大大減少,符合節能環保的理念[3]。當分布式儲能發電被應用到電網建設當中以后,可以同時兼顧居民日常用電的可靠性以及電力供應分配均衡的問題。
智能電網在電力技術、電力系統規劃當中的實際應用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進程中必須要做出的選擇,甚至可以說,電力技術、電力系統規劃實現穩定、高效、持續運行,使用智能電網是一種必要的選擇。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電網規劃工作并沒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由于缺少規范性的指導技術,對于某些新成立的電網建設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出現超負荷運作的現象。從總體上看,我國現存的電網企業均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4]。
我國的電源、電網發展進程沒有實現同步,特別是在資源缺失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明顯,除此之外在電力輸送、電力能源分配等方面均存在不平衡的現象。
綜上所述,面對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狀況,在電力系統規劃過程中使用智能電網具有積極意義。
現階段的智能電網已經實現了雙向交流通信,可以實現對電網數據的實時整理、監控,同時實現對智能化電力資源的合理分配。智能電網憑借自身獨有的優勢整體提升電力供應水平與質量。
在智能電網的諸多優勢當中,最大的優勢在于使用全新的智能環保可再生資源實現發電,以此來同時兼顧環保與資源消耗,完全符合新時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5]。
在未來的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中,智能電網與電信、電視之間的關系有望得到進一步深化。智能電網所具備的自愈性可以全面提升電網操作的安全性,助力電力企業進一步發展智能電網建設。
使用智能電網進行電力系統規劃時必須從戰略的眼光出發,同時注重用戶反饋以及電網在規劃過程中的整體運行狀況。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建設智能電網已經成為發展電力的有效途徑。電力是確保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國的電網建設在電力技術、電力系統規劃等以往的建設中總會出現一些難題,而這些難題在使用智能電網后都將得到有效的解決。我國的智能電網在發展過程中,優先側重于技術方面的應用,實現電力技術、電力系統規劃的自動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