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輝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辦公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文化管理創新,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加強文化建設,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國有企業要立足新時代,結合新形勢,承擔新任務,堅持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更高目標、更實舉措,開辟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邏輯嚴謹,并還不斷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明確提出了“十四個堅持”,其中之一就是關于加強文化建設的表述,體現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不斷推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處走、往實處做,始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辨別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形成堅決執行、行動有力的貫徹落實文化,從根本上杜絕打折扣、搞變通,于本單位有利就執行、不利就不執行的現象,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第一時間落地落實。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持續糾“四風”、轉作風,特別是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打造清明清朗、清風正氣的政治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為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賦予了國有企業新時代更加神圣和莊嚴的歷史使命。打造世界一流企業,離不開富有特色、優越一流、支撐有力的企業文化。縱觀世界一流企業,無不都以一流的企業文化為支撐。作為國有企業,在新時代加強文化建設,必須按照一流標準、一流要求來推進。
一是強化全員爭一流的使命意識。加強意識形態管控,充分利用國有企業宣傳等黨建工作優勢,加強宣傳及形勢任務教育、使命任務教育,讓每一個員工明確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的新使命,增強員工讓員工知重負重、樹立爭一流光榮的良好導向、使命意識。
二是激發全員爭一流的干事熱情。堅持共建共享,調動各級各崗位的干事創業熱情,做到每個崗位、每個環節都要爭創一流。引導每一名職工自覺地把自己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主人翁精神,扎扎實實地盡責履職。
三是強化全員爭一流的制度保障。以爭創一流為目標,完善和優化管理制度、內控體系,設置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考評指標、考評制度,讓優質資源、政策支持向爭卓越、創一流的崗位和員工傾斜,讓制度建設適應一流企業建設需求,支撐一流企業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走出國門,到國際舞臺上同全球企業競爭、實現國際化經營發展。新時代國有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必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既要融合到當地文化中,更要保持民族特色,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輻射圈、影響力越來越大。
一是激發員工群眾愛國愛企業的情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立根之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文化滋養,是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的根基所在。繼承好、弘揚好、發展好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要認真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精髓,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經典案例、先模人物事跡,特別是國有企業發展各個階段涌現出來的生動實踐、先進人物,發揮好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其歷史使命感和作為國有企業主人翁的責任感。
二是踐行為世界謀大同的價值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命脈,國有企業必須厚植文化自信,在“走出去”過程中,進一步講好中國國有企業故事、傳播中國國有企業好聲音,向世界真實、立體、全面地展示中國國有企業優秀品質,為不斷提高國家形象、國家影響力作出新貢獻。
三是堅持包容共享發展。“走出去”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要堅持倡導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原則,既要看到每個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更好看到其有益一面,堅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多元性,深入研究了解當地政治體制、法律政策、文化信仰、民俗習慣等,建立一套適應當地政治、經濟、制度、法律、風俗、文化的“走出去”管理體系。
企業的中心工作是合法依規創造效益、努力貢獻社會進步。其他所有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中心來開展。加快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要把企業文化建設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等各項工作中,不能將文化建設與中心工作割裂開來,就文化建設談文化建設,切實防止“兩張皮”。
一是聚力提升攻堅難題能力。引導員工敢于迎難而上、敢于大膽攻堅的斗志,知難不畏難,迎難更克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越是艱險越向前。特別是聚焦制約企業生產經營、提質增效中的難題,提高員工攻克難關的能力。
二是聚力提升企業管理效能。牢牢把握企業文化的管理屬性,將文化建設貫穿于企業運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固化到每個崗位和管理流程當中,使企業精神層面的激勵作用有效地轉化為企業高度自覺的執行力,從制度管理逐步走向文化管理,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是聚力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引導員工形成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使員工自覺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積極、高效、惜時的工作文化,形成效率為王、實干為上、業績為先的良好氛圍,促進企業各層級的運轉效率,進而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我國國有企業是職工群眾的共同財產,其根本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工人階級利益的根本力量。加強新時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和發揚以人為本的思想,想問題、辦事情、定政策要真正做到尊重員工、關心員工、愛護員工、成就員工,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形成全體參與、全員進取的企業文化。
一是要尊重職工群眾的價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和不變政治理念。國有企業一切工作的開展,也必須著眼于這個基本點。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必須樹牢尊重員工群眾、尊重群眾創造精神的導向,增強員工群眾的主人翁意識,筑牢員工與企業同頻共振的“命運共同體”,引導職工群眾不斷增強工作積極性、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培養人們自覺獻身于企業的責任意識,并為職工群眾實現自己的理想、開展創造性的工作提供充分的機會和條件。
二是充分依靠員工群眾。員工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加強新時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就必須把立足點放在讓員工群眾智慧力量充分迸發釋放這個著力點,把最廣大員工群眾團結起來,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干事創業的最大合力,促進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實現高度的統一,盡可能多地讓員工才能和智慧自由發揮,得到充分施展,讓員工群眾在貢獻企業進步中實現自我價值,形成不斷超越升華的精神境界,實現螺旋上升的價值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