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油化工環境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針對環境質量、環境影響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幫助人們更加全面、準確、系統地了解環境,以依法依規保護環境為導向提出對策,解決環保問題。環保工程是指在保護環境前提下開發的工程項目,善用先進技術手段及科學知識,有組織、有目的優化環境,環保工程囊括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噪聲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及利用等工程。環保工程建設離不開環境評價,要接受環境評價監督。然而,當前有些環保工程卻存在輕視環境評價、評價方法單一、評價體系不全等問題,有礙環保工程發展。基于此,為提高環保工程質量,探析環境評價視域下的環保工程發展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屬于環境保護體系,其在我國設置的比較晚。相關研究人員在對其設置的過程中會按照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以及可持續的污染控制規劃,并按照現有項目預測的基礎上判斷其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在規劃當中,需要使用針對性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把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進一步引入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使其發揮比較重要的意義。我國的科技一直在持續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重工業的持續發展,進而為社會創造了比較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縱觀企業建設,發現其在早期發展階段,由于企業對于運營當中所產生的污染物了解得比較少,除此之外,關于廢物處理不夠重視,對其投資非常匱乏,進而造成排污設備無法發揮出有效地作用。在項目建設的早期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主要會對于生產當中產生的固體以及氣體廢物污染物實施一定的分析,進而對生產環節實施一定的優化,使得廢物的排放降低。
針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才短缺問題,要進行大力培養,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資源支持。新形勢下環保工作難度會增加,所以要注重人員培養,積極學習有關內容,對實際情況有全面了解,便于更好開展工作。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職業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樹立起求真務實態度,堅持自己原則,對待工作要兢兢業業。環境保護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所以要提高重視程度,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去執行,為工作質量提供可靠保障。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有效適應發展需求,更好投入到工作中去。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所以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保證實際工作順利開展。
未來“十四五”期間,“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及5G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挖掘公眾參與環保事業新途徑,需順應時勢,借“互聯網+環保公眾參與”解決傳統環境領域的問題,具體措施有:①利用網絡公開信息及線上回應制度;②加強公眾與政府行政管理聯系,促進環保合作機制的建立;③健全公眾環保權利的法律保障;④制定公眾參與環保的線上緊急事件應急機制;⑤建立公眾環保激勵制度,增強積極性。環保主管部門可開發APP用于收集公眾意見與建議,或在短視頻平臺、公眾號、微博等網站注冊賬號,發布項目信息、環保問題、環保知識等。與此同時,公眾也可以通過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隨時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意見、舉報各類環保違法案例,從而以更高效的方式來實現環境保護的多元化、智慧化管理。
環境評價方法較多,囊括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各類方法還具有系統性,以環境影響評價法為例,其包含環境影響識別方法、預測方法、綜合評價法,其中圖形疊置法、矩陣法、列表清單法等較為常用。在專業方法支持下環境評價任務得以完成,在此基礎上需積累經驗并不斷改進環境評價方法,旨在推動環保工程發展。例如,專業人員可運用大數據技術,將與環保工程相關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數據信息錄入計算機系統,創建電子檔案,設置數據集市,運用專業數據加工、處理、挖掘技術揭示環保工程發展規律,指出環保工程建設問題,篩選該工程需注意的要點領域,使環保工程施工管理張弛有度、主次分明、系統全面,還可借助大數據資源及時改進施工管理對策,加大環境監督力度。再如,環保工程可將環境評價與BIM技術關聯在一起,該技術關注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具有模擬性、協調性、可視化等特點,能為環境評價提供三維視圖,直觀展示環保工程,借助環保工程信息庫為環境評價提供依據,使該技術能成為環境評價數據化工具,同時發揮縮短工期、節約成本作用。
為了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水平,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可以起到約束、規范的作用,有效解決實際中遇到問題,減少不利因素影響。樹立起法律權威性,嚴格遵循法律規定,對于發現問題必須要徹查。例如部分企業由于環境問題需要整治,整治結束后再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看是否滿足相關要求,如果依然存在環境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整治,不斷改善環境效果。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會出現以前沒有遇到的問題,所以要對法律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保證與實際需求相符合,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是環保部門在改革中推出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促使傳統項目管理轉變為綜合管理,屬于微觀管理轉向為宏觀管理的一項創新舉措。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使環保部門由原本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地位,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的融合統一,在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同時做到了環境保護,實現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