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佳 李爽 沈陽大學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用戶成為運動健身類APP的用戶。我國健身市場用戶規模總體呈大幅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2月,運動健身APP行業活躍用戶規模上漲至89238萬,同比增長了93.3%。其中,健康管理APP月活用戶突破2405萬,同比增長152.8%。預計到2022年,中國運動健身市場規模將達到2115億[1]。雖說目前市場上運動健身類APP數量有近千家,但是用戶分布卻比較集中。根據十大品牌網“2020運動APP十大品牌排行榜”顯示,市場上運動類APP前五名排名從高到低分別為:Keep、咕咚、樂動力、悅動圈、悅跑圈。
雖然目前市場上運動健身類軟件行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依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有一些問題急待解決。
目前市場上運動健身類APP數量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軟件目前還只具有GPS定位、記錄運動數據和監測用戶身體指標等基本功能,這種較低的準入門檻也是在線運動軟件行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運動健身類APP只具有這些基本功能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一個運動健身類APP不能夠較全面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往往需要下載多個運動軟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用戶使用軟件的滿意度,進而阻礙了運動健身類APP的發展。
目前市場中的運動健身類APP之間普遍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現象,缺乏獨特的核心訴求。部分APP為了獲得用戶,甚至直接將競爭對手受歡迎的功能照搬照用。一般而言,運動健身類APP的用戶較分散,軟件之間的相互滲透率不高,用戶集中度低,如果沒有特色功能很難獲得用戶黏度。有時候即使部分用戶嘗試去使用其他款APP,在使用新鮮感過后,如果軟件和之前使用的軟件差別不大,用戶也不會選擇繼續使用。因此同質化現象是運動健身類APP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運動健身類APP沒有實現盈利,少部分已經開始盈利的APP也因為盈利方式單調而無法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大部分運動健身類APP的初期發展往往是仿制其他類互聯網應用軟件的發展軌跡,盲目設置收費項目,但是這些收費項目并沒有考慮用戶的消費習慣,只是在用戶想使用的功能板塊直接要求用戶付費,不僅無法獲利,往往還會流失顧客。
任何軟件在運營過程中都需要重視用戶隱私的保護,運動健身類APP更是如此。《2019個人信息安全年度報告》顯示,運動健身類APP自2017年以來,在隱私政策測評中持續墊底。而且已經有不少的運動健身類APP因為用戶隱私問題被下架。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運動健身類APP沒有在用戶隱私政策中告知用戶其對應的使用環境、收集目的和存留方式等。甚至有些運動軟件還因保護不到位導致用戶電話號碼、健身活動路徑甚至住址被泄露等情況,這將給用戶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針對運動健身類APP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發展對策。
應用軟件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取決于軟件的功能,作為提供運動相關服務的運動健身類APP更是如此。APP開發商一定要重視軟件的功能更新,緊跟潮流,貼合用戶使用習慣,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運動健身類APP聯合品牌實現產品電商化成為豐富運動APP內容的重要途徑選擇。實現產品電商化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自建健身配件品牌,在APP商場里上架出售運動健身配件或者運動裝備。Keep就是通過出售自己品牌的運動配件和運動裝備,從一個健身工具向運動商業平臺逐漸轉型。二是與其他品牌聯手實現跨界合作,這種方式可以給軟件帶來更多的附加值。悅跑圈就曾與可口可樂、阿迪達斯、杜蕾斯等國際大牌進行合作,并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
運動類APP在對自身功能進行豐富的同時,還要做好產品的差異化定位,打造自身特色功能。事實上,目前市場上較為成功的運動健身類APP在起步期往往靠單點突破;在發展期,則源自用戶在線運動的多樣化訴求,逐步豐富產品形態。例如KEEP就是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學、跑步、騎行、交友及健身飲食指導、裝備購買等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悅跑圈就是一款專注跑步的運動APP,具有最全面最精準的跑步數據記錄功能。而咕咚則致力于通過游戲化、社交化和碎片化的方式,來鼓勵人們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方式。只有做好運動健身類APP的精準定位,開發好軟件的特色功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獲得強有力的競爭力。
目前,運動健身類APP和大部分的互聯網軟件一樣,通過廣告來實現盈利。這種盈利模式下,軟件開發商在資訊閱讀或者活動體驗界面插入廣告,給用戶送去商業產品資訊,促進用戶實現購買行為。但是在實施這一策略時要特別注意用戶的感受,盡量避免在功能界面強行插入廣告。在短視頻風靡的當下,還可以嘗試容易引起用戶共鳴的視頻廣告,給用戶進行更主觀、更豐富的廣告植入,提高廣告帶來的收益。另外設置VIP功能、開設精品課程、售賣運動裝備等等增值服務也是獲得收入的重要途徑。
首先,軟件公司要重視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工作,比如建立個人信息安全小組,完善個人信息安全重大風險識別、產品數據合規指引制度等。其次,在開發設計軟件時要充分考慮到可能涉及的用戶隱私信息,同時盡量避免收集過多的用戶隱私。在用戶使用軟件之初明確告知用戶將收集哪些信息,并承諾絕不會將用戶的個人信息做商業上的利用,解除用戶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