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徐州市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
國務院在2014年頒布《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通知以來,環境污染事件持續上上,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近些年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不斷增多,如“3.21”響水爆炸事故、“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等。其產生后果的程度也逐漸加重。各種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環境風險因素逐漸增多,環境突然事件的出現嚴重威脅到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面對的形勢相當嚴峻。伴隨著新環保法的出臺,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力度加深,需要全面落實環境安全全過程管理,加強對環境保護監測和人力資源投入力度,通過各項舉措提高環境監測能力,積極開展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通過信息化管理以及提高運用能力等方式,提升環境保護應急能力。面對這種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國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指導精神下,需要積極做好應急監測,從而滿足國家新規定和新要求,通過構架完善的系統平臺,加強對應急監測管理全過程和全層次的落實,確保人們正常生產、生活和環境安全[2]。
應急監測是進行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一個關鍵節點,在進行應急處理時,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則就是及時發現和快速監測,在事故發生之后,就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抑制環境污染的過度蔓延,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面積。及時發現可以確保環境污染事故的危險程度降到最低,利用應急監測技術來得到基本數據,促進污染事故能夠得到快速解決,針對不同的污染事故和監測處理,需要采取不同的及時性處理方式??焖贆z測是在污染事故發生之后,可以立即采取措施來進行應急監測管理,在關鍵節點采取有效措施,對污染時間進行定性以及半定量、定量分析,為應對方案的制定爭取足夠的時間。
針對事故現場的監測數據和視頻錄像等新型,利用衛星和5G技術進行監測數據收集和上傳,可以通過環境應急監控系統平臺將這些數據信息在控制中心屏幕顯示出來,同時還可以實時傳送視頻圖像,應急專家可以依據有關數據進行研判,科學部署環境變化應對方案??梢哉{配應急物資。
相比常規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設備的先進性和精密性較高。如果應急監測部門都配置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就要花費大量資金,其日常管理和維護也需要消耗大量資金,而應急監測儀器設備通常使用頻率不高。因此,為了節約成本,可以在轄區中構建應急監測網絡,對轄區中各個應急監測部門現有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進行高度整合和統籌配置,既能節約儀器設備采購資金和管理維護成本,也能實現對應急監測儀器設備的高效利用[3]。
應急監測采樣直接決定應急監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因此要加強應急監測現場采樣管理,確保應急監測采樣的科學合理性。一方面,應急監測人員抵達事故現場后,首先需要初步對污染事故進行評估和判斷,然后盡快鎖定應急采樣的重點區域并制定現場采樣和調查方案,之后便可以按照應急監測采樣方案高效地開展采樣和調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反映出污染事故的真實情況和擴散范圍。另一方面,還要適當加強應急監測采樣的頻率控制,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突然并且通常持續較長的時間,事故初期應當適當加大采樣頻率,后期需要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拖尾效應,適時縮小采樣頻率,進行跟蹤監測,以便對事故處理成效做出準確評估。
在事件發生的初期,應根據污染物的性質迅速、準確查明污染物種類。首次監測項目應盡量全面。要在首次監測的基礎上確定污染控制監測項目。污染控制監測項目不宜太多,應抓主要矛盾。污染控制監測項目應選擇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重視對監測結果的分析,從首次監測開始,我們就對監測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掌握了污染帶變化和行進規律,根據分析結果編寫污染趨勢分析快報,及時預告污染帶前鋒到達沿河各地的時間。應急監測強調的是“急”,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想方設法盡快報出監測結果。充分利用網絡、電話等各種信息量傳輸方式,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傳輸通道,確立統一的數據報出渠道。應急事故處理過程中有許多的部門會參與其中,涉及安監、環保、消防等多部門。因此,要求我們在應急事故監測中,必須服從指揮,與各部門協調好關系,建立高效的應急事故監測、處置系統。同時,我們應急監測人員要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如不能及時了解可能會對我們的結果分析和方案調整造成影響[4]。
就我國社會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與常規環境污染事故相比,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種類更為多樣化,發生的隨機性、危害性、緊急性和持續性很強,監測和治理的難度更大。針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協調治理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