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瓊 浙江瑞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體系是社會資本流動的中心,它具有很強的脆弱性。主要原因是金融公司具有很強的籌資功能和較高的資本杠桿率。這導致金融行業的資產負債在客戶、期間等方面出現不匹配的問題,因此需要面臨著較大的金融風險。以下我將詳細闡述加強銀行內控管理,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相關觀點僅供參考。
在風云多變的金融市場發展環境下,金融業的擴張速度逐漸加快,這導致越來越多的風險問題持續出現。在改革開放前,我國長期使用傳統的金融觀念,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薄弱,不能全面了解金融風險管理工作,錯誤地認為經濟市場上的變化不會給自身利益帶來威脅[1]。同時出現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向銀行轉嫁風險、躲避銀行負債等問題,導致金融秩序混亂,導致市場中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差。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金融風險管理體系處于健康穩定的狀態,在制定金融管理制度中取得十分明顯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管理制度,具體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效率較低。
銀行內控制度的積極貫徹和落實是防止風險發生的重要保障。然而實際上面臨的問題是內控制度與銀行業務的推進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在會計處理細節中表現十分明顯。以授權制度為例,銀行在辦理大額的現金業務和特殊的沖賬業務時,必須管理人員授權。一旦主管有事外出,將會出現業務無法辦理的問題,這會嚴重阻礙銀行業務的順利推進。為此,部分銀行網點使用了逆序操作或者銀行內部公開授權密碼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會大大增加了風險的發生概率。
內控功能的充分發揮與基礎工作的執行密切相關。現階段,部分銀行建立的內控制度與銀行內部管理特征和其實際的經營管理情況不相符,內部控制流程缺乏全面性與科學性。同時銀行制定的會計信息體系缺乏完善性,這導致會計監督和管理不到位問題日益突出,從而導致風險的發生。為此,銀行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社會監督制度,在具體操作實踐中充分發揮該制度的積極作用。
雖然銀行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是在具體執行中卻不能全面貫徹和落實內控制度,這導致很多具體的制度僅僅流于形式,很容易發生各種風險。同時,部分銀行將權力集中到領導層,領導人員負責執行很多會計信息結果,針對內部會計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導致監督體系過于混亂。
銀行要嚴格遵循風險首位的原則,建立一套完善的、預防性內部控制系統將內部控制工作作為防范銀行經營風險的關鍵環節。將金融風險防范質量和內部控制工作水平作為衡量領導人員工作業績的必要指標,保證各級銀行在實際經營中將盈利、安全和流動有效結合[3]。同時要重點培養全體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要求他們積極配合內部控制工作,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
理念將會影響行為,而行為能夠促進習慣,習慣久而久之會形成文化。而文化是重要的力量,它直接指導、約束和激勵員工的行為。在一個單位或者部門中,如果每個人都嚴格遵循相關規則,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它將影響那些有不良意圖的人,從長遠來看,將使它們成為遵守規則和規章的模型,這充分顯示了文化的力量。為此,有必要加強對銀行從業人員的教育,使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違規就是風險”的觀念,遵守規章制度的概念滲透到每位員工的心中,最終創設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在銀行的正常業務活動中存在著巨大的操作風險,而目前各大銀行發生的大案件,都是由銀行內部風險導致的[4]。為此,銀行必須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并建立健全的操作控制文化。高級領導者必須嚴格要求高標準的管理人員,以提高操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營造風險控制文化主要是指所有員工在開展業務活動時都保持行為的統一性,對操作風險管理策略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可以充分理解和掌握風險的敏感性。
在傳統銀行管理模式下,銀行會在各種案件和事故發生后總經相關的經驗和教訓,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在這種模式下將無法彌補案件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為此,銀行要制定完善的風險測量預警制度,有效防范風險,將風險帶來的各種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開展具體業務前,要重點衡量業務風險的程度。在開展業務中,要實時跟蹤具體的風險狀況,在科學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風險防范策略,有效控制和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銀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制度建設和組織流程建設,積極利用新產品,針對新業務建設完善的制度,有效消除各種制度盲區。在各種制度的建設中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制度規劃方面,保證各項制度的簡潔性,明確各種制度的適用范圍和使用順序。第二,制定方面,要針對制度制定的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權限。第三,在制度反饋方面。要完善信息收集制度和傳導反饋制度,有效疏通信息傳輸渠道,將制度制定中發現的問題傳導到制定者手中。第四,在制度完善方面,要定期梳理、評估和修訂制度,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提升制度的先進性[5]。第五,在進一步健全制度的同時要改變業務的影響和約束,實施完善的三分離制度,保證銀行與客戶分離、程序設計與業務操作流程分離、管理與操作分離。
銀行會計核算工作涉及的內容和環節較多,在每一位會計環節中都有可能發生會計內控風險。為此,在處理會計業務過程中,要使用制度監督體系來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方面,要做好事前監督工作。在受理銀行業務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嚴格審核業務手續,從而保障手續的完整性,并與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符,從而提升業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做好事中監督工作。在處理會計憑證過程中,要反復審核相關數據和信息。一旦遇到重大事項,要及時通知會計主管進行有效的審核。需要注意的是,在審核監督中,要全面審查計算機系統,保證應用程序的科學習慣與合理性。
在銀行會計管理工作中,業務管理是關鍵環節。良好的業務管理工作,能夠為銀行金融風險的防范提供重要保障。為此,銀行要重點提升業務管理質量,建立完善的賬務組織體系,提升賬戶控制的全面性,規范印章管理程序,為數據安全性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現階段,一些銀行的會計人員嚴重缺乏責任心,這嚴重阻礙了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和落實。為此,銀行要重點建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從根本上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在銀行方面,要積極落實會計再教育制度,全面開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工作,從理論、實踐等多個方面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在人力管理制度方面,要合理改進銀行實際的發展情況。除此之外,要積極貫徹和落實會計從業資格制度鼓勵銀行會計人員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投入更強的責任心。
綜上所述,在新經濟發展形勢下,金融行業需要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要樹立正確的金融風險防范理念,重點培養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會計風險監督系統,保證各種制度的完善性與科學性,從而促進我國金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