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廣西鼎信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互聯網金融顧名思義,指的是資金依托于互聯網進行融合,形成一個網絡化的資金操作系統。由于不受時間、空間以及人力的影響,交易雙方信息數據高度透明化、清晰化,合同條約配備網絡或第三方平臺監管,使得用戶體驗極為舒適。特別是在我國后疫情下的今天,相較于傳統信貸體系,互聯網金融基于強大的便利性成為人們的首選。
大多數銀行的貸款效率均不理想,主要體現在這樣幾點:
1.風控問題。銀行在給客戶貸款時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貸款數額較小的,這種需要提供相應資料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完成審批;另一種是貸款額度比較大,高額度同時意味著高風險,因為要考慮到用戶的資質,以及是否存在壞賬的可能。
2.時間問題。貸款申請時間越長,越影響資金的有效利用,銀行會提出讓用戶做貸款抵押,對普通人而言等于設置了一道高門檻。
3.用戶問題。銀行更愿意將貸款發放給企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等工作穩定的人群[1]。
綜上三點,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顯而易見。
銀行系統內部往往設置多個部門或崗位,員工各司其職、各自為戰,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確保相關責任落實到個人,但是期限過長、項目較多,各項工作均需人工的方式一一完成,隨之帶來的就是高額的成本輸出。互聯網金融下的貸款情況則與之不同,首先,根據用戶所填詳細信息,計算機可自動判定其是否具備貸款資質,如具備則進入審批階段,最后發放貸款,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人工參與,即便有員工也只是負責特殊情況,真正做到了“一人多崗”,提升貸款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成本投入;另外,用戶可“足不出戶”完成貸款申請,填寫信息后只需等待答復即可,增強了用戶的體驗。
經上述分析后得知,傳統信貸體系受互聯網金融影響較深,網絡貸款的高效率和便捷度使其一躍而上,互聯網金融對傳統貸款業務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互聯網目前是大眾生產生活的主體之一,各種軟件如微信、支付寶等基于其便利性,幾乎取代了現金交易,成為人們日常的支付手段。隨著移動端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衍生類金融產品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就支付寶而言,貸款的項目種類與日俱增,花唄、借唄、網商銀行等產品項目映入大眾眼簾。花唄就是典型的小額貸款產品,用戶在申請貸款時只需填寫基本的信息資料,由系統自動審批。審核用戶的信息資料是否屬實,并且檢測螞蟻信用積分是否符合標準,審批結束后直接下款供用戶借貸。借貸時用戶可根據個人償還能力決定是否進行分期[2]。分期操作也十分簡易,進入花唄首頁即可看到“分期碼”三個字,點擊后讓店家掃描二維碼,再由用戶選擇具體期數(規定消費100元以上即可分期),提交系統完成。
過去幾年,銀行在處理小額貸款的問題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是因為貸款數額無論大小,都需要工作人員完全按照相關流程執行操作,既耗時又費力,而且在收益上來講又完全不如大額放貸,因此部分銀行將重心主要放在了大額貸款。雖然近一年來國家提出扶持小微企業,銀行方面也對此做出了應有的調整,但是“覆水難收”,類似花唄等移動端貸款產品已經積累了固定的客戶群,而且數量龐大,“積水成淵”所帶來的收益十分可觀。
傳統放貸業務的重要制約因素就是擔保。從銀行方面來看,提出讓客戶抵押本無可厚非,以此來督促用戶按期還款,然而并不是所有用戶均有資本用來抵押,不少中小型企業只能“望洋興嘆”,這對銀行來說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損失。而互聯網金融下的網絡放貸,一般只要求用戶提供低質量擔保或者只需擔保人即可,資金鏈監控機制相對完善。用戶如逾期不還,將會影響個人征信指數,借貸方對用戶花式催繳,嚴重甚至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擔保門檻低使小微企業或個人消除借貸壓力,這是銀行信貸體系無法比擬的優勢。相對效率不高、操作復雜的傳統貸款模式,用戶往往更加鐘情于互聯網貸款。
傳統銀行放貸業務辦理,必須由用戶本人親臨各大網點配合專員操作。如果人數眾多用戶還需等待較長時間方可入位,同時辦理流程十分復雜,造成用戶體驗極差。網絡貸款則無須等待很久,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特征,可根據個人基本信息檢索出用戶是否具備借貸資質,在最短的時間下做出最快的判斷,減少了繁雜的辦理流程。以某小貸為例,該平臺依靠多年的經營手段和用戶積累,為對象專門構建了一個客戶信息系統,當其它平臺還在為收集客戶資料以及所用成本過高而犯難時,該平臺已經將用戶的借款資質捏在手中,得以全面 了解用戶情況進而做出審批,這樣的便捷服務往往是用戶最為關注的[3]。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下的信貸業務是日后的發展趨勢,但這也不意味著傳統放貸體系就此瓦解,銀行方面由于直接受國家管控,因此還需借助相關優勢資源,在政策及服務上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吸收先進的經營理念,為今后的發展打造一條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