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審計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涉及了財務會計、經濟政策、審計實務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在審計工作開展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經濟因素、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容易在審計過程中出現審計風險。審計風險造成的審計失敗,其危害性非常嚴重,很容易由于審計風險導致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出現失誤或者造成外部投資者投資決策失誤,帶來嚴重的財務損失。因此,必須系統分析造成出現審計風險的原因,完善審計工作體系,促進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有效性。
審計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的財務報表出現了重大錯報風險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所發表的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按照現階段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主要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以及檢查風險。
其中,重大錯報風險是被審計企業自身所存在的風險問題,具體可以將其分為財務報表方面的重大錯報風險,以及認定層面的重大錯報風險;財務報表方面的重大錯報風險,主要是與被審計對象財務報表相關聯,風險也常與控制環境相關,包括了企業的管理層誠信缺失、企業治理監督不力、績效評價不準確等;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可以從固定風險以及控制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固定風險則主要是評估由于舞弊或者是錯誤等可能造成的重大錯報風險的可能性;控制風險則主要是受到內控有效性、充分性等所決定的。
檢查風險則主要是針對注冊會計師以及審計師來說的,主要是由于部分審計證據未能有效發現,超出了可容錯報的風險問題,檢查風險與重大風險難以控制不同,檢查風險可以通過對審計范圍進行擴大、增強審計師的審計能力以及謹慎性等來進行有效的控制。
導致審計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審計師方面的因素,也有被審計企業方面的因素,綜合分析主要是:
1.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力不強。企業審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對于審計師的職業素質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當前不少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贏得審計市場競爭,確保企業審計收入,往往采取低價的方式接受更多的審計業務,因此專業的高素質注冊會計師配備不足,對于審計工作人員也缺乏專業的培訓管理,審計師的專業素質以及審計工作經驗不足,因而容易影響審計工作質量,造成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
2.審計程序的應用和執行不夠嚴格。一些企業出現審計風險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審計方法的選擇使用不當以及審計程序執行不夠嚴格有關,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審計的充分性和適當性不足,在審計過程中未能嚴格按照審計準則執行,尤其是一些函證執行不充分,實地走訪也經常流于形式,因而容易影響審計意見的公允性,造成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
3.受到審計客體的影響。產生審計風險很大程度上與重大錯報風險有關,也就是在審計活動開始前就存在風險問題,尤其是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發展理念以及經營管理方式的不斷變化,審計客體在業務性質上也趨于多元化發展,在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的過程中,也經常受到被審計企業的干擾和影響,在審計過程中對于被審計企業的有效性以及健全性了解不充分,因而導致重大錯報風險問題的發生。
1.加強審計計劃階段的審計風險管控。避免出現審計風險問題,還應該在審計計劃階段做好相應的準備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審計風險。一方面,在審計計劃階段應該充分考慮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按照審計項目實際情況、被審計企業狀況等,對參與審計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教育,尤其是在審計領域的專業知識方面開展有重點的工作培訓,確保審計工作人員具備足夠的能力參與審計項目實施,在必要時可以選擇專家的方式來有效防范審計風險點,促進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另一方面,應該完善審計總體策略和計劃的制定,對于總體審計策略的制定,重點是明確審計工作的范圍、審計的報告目標,確定審計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并做好審計資源的調配。對于具體的審計計劃,則應該在確定好審計目標以后,對審計程序的嚴謹性以及適應性進行綜合分析,優化重點審計領域的審計措施,促進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2.強化審計執行實施階段的風險管控。在企業審計的具體執行實施階段,首先應該根據審計項目的實際情況等來制定恰當的審計風險評估程序,通過審計風險評估來準確的了解被審計企業的整體環境,對財務報表層面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在審計風險的評估方面,工作重點是詢問企業的管理層有關的經營狀況、客戶供應商狀況,掌握財務報表狀況以及是否存在重大會計問題,同時對被審計企業的行業發展、變動趨勢、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觀察被審計企業的經營活動,全面檢查被審計企業的經營計劃、合同管理、內控手冊等并進行內控制性的穿行測試。其次,應該嚴格的執行控制測試,特別是突出審計過程中的各類高風險的問題,重點對被審計企業的收入真實性以及準確性進行審計分析,結合非財務信息來對營業收入進行分析,對關鍵的財務數據資料進行了解分析,重點分析是否存在舞弊或者錯誤,并通過第三方審計的方式來獲取關鍵的審計證據,同時在審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及時分析是否存在企業的管理層采取會計估計或者是會計政策變更等方式來調節利潤的問題,以及是否存在著未識別的關聯方以及有關的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等方面的問題,有效的避免出現審計風險。
3.做好審計工作完成階段的審計風險管控。在審計工作的完成階段,對審計風險進行防范控制,應該做好重大錯報的評價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對于發現的重大錯報問題及時向被審計企業的管理層報告并做好更正,同時組織具備豐富經驗的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檢查,強化對存貨審計以及存貨監盤程序等高審計風險領域的復核,在完成重大錯報的評估以及審計底稿的復核以后,按照審計準則做好審計報告的出具以及審計意見的發表,提高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有效控制或者化解審計風險問題。
4.改進優化審計程序以及審計實施方法。促進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避免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還應該注重建立完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注冊會計師責任制度,采取主任會計師負責制,突出審計質量控制導向建立全流程的審計風險管控體系。同時,在審計執行過程中還應該根據審計的實際情況對審計程序以及審計方法進行優化,特別是強調審計證據有效性、審計樣本數量、審計樣本條件等,保證審計證據的真實充分和有效,并重點針對當前企業經營管理中信息系統的使用等強化對被審計企業信息系統各個環節存在審計風險潛在因素的控制,對信息系統之中有關的企業交易的實質以及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等加強關注,提高注冊會計師對信息系統的審計能力,進而控制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
造成企業審計風險出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效防范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應該注重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突出高風險領域完善審計措施,改進優化審計程序和方式,做好審計風險預警,進而有效控制審計風險問題,提高審計質量,促進企業管理的規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