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杰 上海臨港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提升,需求也從自身生活轉移至周圍生活環境之中,對于身旁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現代化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人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也逐漸提升。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及人們需求升高的現今,做好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意義,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使城市環境有效改善,提升居民居住的滿意度。城市生態環境光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門協同開展,必要時也需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方可有效落實,使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二者之間實現協調發展。
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不斷引入新型技術,通過新型技術的應用,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環境破壞程度。
通過對城市環境與經濟發展方向進行綜合性分析,基于城市發展規劃圖之上,制定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也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將環境保護落實到城市每個角落。
城市建設過程中一味追求城市建設獲取的眼前利益,并未重視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導致城市工程建設多是以破壞城市生態環境為代價,雖然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是不利于城市健康長久發展[1]。因此,為了有效避免惡性循環發展,應重視城市經濟與環境生態保護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
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未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久規劃,科學治理。城市生態環境一旦破壞,需要長時間進行修復,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應以防治與治理相結合原則,針對未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提前制定有效的預防方案,特別是工程建設項目開展時,在工程施工圖紙設計時就需考慮環境保護與預防方案。
環境管理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制定責任制制度,一旦出現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應及時找尋主要負責人,并由環境污染負責人進行治理;而城市工程建設開發后,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也需歸為開發人員,通過明確職責,更好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法律發揮開展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對管理行為進行規范、約束,為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并為生態環境治理職責劃分奠定良好法律基礎。
以往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多是由政府相關管理者負責,城市居民的參與性較小,導致管理工作的呈現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鼓勵城市居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對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完善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因此,城市生態環境管理人員,應定期組織召開教育宣傳活動,面對全市居民,活動主題擬為“優化城市環境,美麗你我家園”等強化環境管理主題,活動不僅需要利用傳統媒體與下線活動進行普及,也需結合新媒體宣傳優勢,組織開展線上活動。號召各行各業根據自身情況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并進行企業內部宣傳活動,強化企業內部員工的環保意識。城市環境保護宣傳對象不僅是成人,對于孩子的環保意識培養更為重要,學校與環保部門聯合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通過播放環保視頻、開環保主題展覽等方面的活動,使孩子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并掌握環境保護的實際技能,明確什么情況下會造成環境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可自覺做好垃圾分類、不浪費水資源、不破壞花草樹木等環保行為。
城市內部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通過加強社會各界的宣傳教育,號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工作,強化社會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感,糾正居民存在的錯誤思想,通過重視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等環保能源開發利用,減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加強水資源節約再利用[3]。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也可糾正企業重視經濟效益提升,忽視生態效益的錯誤觀念,在進行生產作業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管理人員也需正確引導社會大眾,推動新型生態環保消費模式與生活模式,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政府號召理念,而是社會大眾自發的環保行為,使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好提升,從而更好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管理氛圍,吸引全面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之中,可更好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化發展。
管理層的領導在城市生態管理工作中應發揮引領作用,協調配合,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齊心協力開展生態環境工作。成立城市生態環境管理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協調與指導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開展,對管理工作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及時發現環境保護工作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案[4]。專門建立城市生態環境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落實領導小組所制定的各項管理決策,加強資金管理工作。有領導小組直接負責管理辦公室,二者直接對接,可使領導小組直接了解決策的落實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加強與社會團隊、民間組織的溝通交流,通過環境管理授權,發揮社會團隊組織的主動性,更好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城市生態環境管理中主要是由管理辦公室負責專項資金的調動管理,資金主要利用于企業的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減量化處理、資源化保護;部分資金也用于環保技術開發、激勵性財政補貼。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想要長久運行,良好資金保障是基本條件。環保技術創新研發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先進環保超與環保示范項目的落實與推廣也需要資金支持[5]。因此,加大財務管理,加強財務資金的流向把控,可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廉潔、透明、高效的政府體制是保證生態城市建設順利開展的關鍵。政府部門也需與其他城市、企業、社會民眾等建立合作共享、協商透明的合作關系,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民間資本、銀行信貸等進入到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擴大資本來來源,同時可通過貸款支持,保證研發資金充足,使更多的環保技術研發創新出來,投入到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之中,更好促進生態環境的良好建設。
對現有的環境保護相關規律法規進行完善,可使城市生態環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對管理工作者的行為進行規范,更好促進城市生態管理的法制化建設。在完善城市生態環境管理法律法規時,需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完善國家法律框架,制定更符合當地生態環境與人們生活的管理制度[6]。包括管理監測制度、企業污水排放標準、排污指標的懲罰措施等。通過有效的法律法規監督,使城市內企業個人在生產生活中均可按照法律法規約束自身行為,使生產生活更具規范化,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管理的有序開展也具有良好促進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計算機技術等新型技術在環境管理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一線管理部門需重視新技術的運用,明確技術優勢,與原有環境管理技術體系進行更新調整[7]。通過多城市合作,利用高科技技術建立環境檢測中心,構建技術開發平臺。加強新型科學技術與潔凈生產技術的研發,加強政府扶持與鼓勵,積極推廣新技術的使用。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僅需要重視經濟管控,也需重視生態經濟,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二者的協調共進,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城市建設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仍未徹底根除,想要真正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管理,首先需要通過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改變人們“重視生產效益,忽視環境保護”的觀念,從法律角度進行監督,加強新型生態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通過全社會公民的配合,新型技術的應用,解決原有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在后續發展建設過程中也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生態城市的可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