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山東合益氣體股份有限公司
不少企業為了解決資金瓶頸,開始進行上市準備,希望通過上市開拓融資渠道。然而,在實踐上,不少擬上市企業在上市前準備不足,表現為財務管理不規范,不符合企業上市的要求,在審核中被淘汰,對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擬上市企業必須對相關政策充分了解,規范財務管理,才能在上市審核中獲得更大的機會。
企業上市必須符合上市條件,財務規范化是上市的基本要求,然而,部分擬上市企業對此認識不足,財務基礎薄弱,財務收支存在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不少擬上市企業并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財務管理中“人治”現象嚴重,財務崗位配置不科學,部分企業出于人員精簡的需要,財務人員較少,財務人員與企業負責人存在親戚關系,財務內控制度缺乏,財務崗位設置上一人多職,管理水平低,財務工作不透明,社會對企業的信息不了解。
一部分企業在財務基礎工作上沒有引起重視,企業在擬上市前在會計工作中存在不規范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對收入確認不真實。有的企業為了財務報表亮麗,違反收入確認原則,收入確認時間與方式不符合相關規定,對報告期收入存在一定影響。二是成本核算不準確。有的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指標,沒有嚴格執行會計核算要求,對應當計提或攤銷、結轉的成本沒有按期結算,虛增利潤。三是資產管理不規范。有的企業為了獲取上市資格,對資產項目在會計處理上沒有嚴格把關,將應當轉入資本化的研發費用沒有進行會計認定,對壞賬損失沒有足夠計提,出現的壞賬沒有核銷等。
有的擬上市企業在稅務管理上沒有做好科學籌劃,為了達到節稅目標,在稅款計提與核算上不準確,對應納稅金額與繳款時間把握不準,與稅法規定不符,不僅存在稅收處罰的風險隱患,同時收入和成本確認時間不匹配也影響年度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從而造成企業年度利潤計算不準確的問題。
上市企業的員工需要全員辦理社保及公積金手續,而有的擬上市企業為了減少支出,不愿意為員工辦理,有的企業只為部分員工辦理了社保及公積金手續,造成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大。從財務角度看,沒有為全體員工辦理用工手續,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就不全面,影響了企業報表的真實性。
財務規范化是企業上市前的基本前提。擬上市企業必須充分了解IPO上市對于財務規范的要求,在提高自身實力、滿足上市要求的情況下,還必須加強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細化相關財務基礎工作,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
企業要上市,就應當遵守上市規則,按上市企業的規定完善內控管理,增強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擬上市企業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企業管理層要增強內控意識,強化內部管理。二是做好財務機構配置。要學習上市企業的相關規定,對企業現行的財務機構進行分析,按上市機構的財務管理要求做好財務機構與財務崗位設置,運用機構與崗位做好內控牽制管理。三是選擇財務負責人。要聘請專業的財務人員擔當財務機構負責人,履行財務總監之職,要杜絕“熟人”治理現象,優化財務內控環境。
擬上市企業要重視財務基礎工作,強化財務基礎管理,在會計實踐中實施規范化管理,嚴格執行財務核算制度。一要按會計制度規定做好收入確認工作。要以開具的發票、款項到賬及合同等,按政策法規的要求對企業收入進行確認,保證在會計核算上實行規范化,減少差錯發生。二是對費用成本認真審核,要嚴格遵守成本費用確認、結轉方法,規范成本費用管理,根據會計核算規定進行賬務處理。三是要規范資產處理程序,嚴格計量與確定手續,對研發費用要如實核算,對應當轉入資產化的成本費用做好結轉,對應當核銷的壞賬按相關程序做好核銷工作,使企業的資產賬實一致,不能人為進行賬務調整。
擬上市企業要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嚴格執行稅收政策,在會計處理中要結合稅法規定,做好計稅管理。為此,擬上市企業要做好稅務籌劃,對企業經營狀況全面分析,評估稅收管理問題,運用稅收政策對現行經營狀況進行科學評估,將稅收政策靈活運用,最大限度地做好節稅管理,有效降低稅收成本。一方面,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梳理,對納稅環節與納稅時點做好精準預估,保證稅收征繳符合財稅法規要求;另一方面,要做好應稅項目的計算與確認工作,要根據稅款確認規定做好收入確認與應繳稅收的測算、核算、申報與繳納管理,防止稅務風險發生。稅務風險對企業上市有極大影響,擬上市企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止因稅務籌劃不當出現偷稅漏稅問題發生,給企業上市埋下禍患。
擬上市企業要對企業用工引起重視,嚴格按上市企業的要求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繳納管理,加強企業從業人員管理,人力資源部門要對員工數量、結構及薪酬體系進行規范管理,按照社保繳納要求為全體員工辦理社保及公積金手續,并保證企業利潤能夠滿足上市規定。為此,需要企業全面加強經營管理,努力提升經營水平。
擬上市企業要以《證券法》為依據,對自身的財務問題進行對照檢查,查找管理漏洞,推行財務規范化,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通過加強經營管理,提高企業利潤水平,以期保證企業能夠順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