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大林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年來,國內工程企業紛紛加快“走出去”步伐,國際工程管理人員需求量也與日俱增,而國際工程對其管理人員的語言能力、資源整合及運用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綜合業務素質也較國內工程提出了更高的、差異化的要求。針對國際工程管理人員日益增加的數量需求、綜合素質要求高的需求,而“走出去”的國內工程企業人力資源不匹配的現狀,實行國內派出管理人員與聘用本土管理人員相結合的方式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國內工程企業針對國內派出管理人員的人力資源制度較為完善,對本土管理人員聘用的意義、聘用方式及管理機制認識及應用參差不齊。因此,探索一條風險可控、管理有效的本土管理人員聘用及管理之路,成為國內工程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需求。
本土管理人員的聘用是指跨國經營企業在境外為獲得一定的市場優勢、區域優勢,聘用工程所在國人員融入工程管理團隊,形成競爭優勢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國際工程遠離祖國,且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建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要素不可能完全依靠國內供給,工程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條件與國內有著一定差異,若不能充分適應當地市場并有效地調動和利用當地的各類資源,往往會對項目的實施造成阻礙和困難,甚至會影響到合同的履行。國內工程企業進入國外市場前雖做了一定程度的市場調研工作,工程建設管理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難免對工程所在國物資資源、管理資源等掌握不充分。本土管理人員,其具備一定的行業工作背景,了解工程所在國資源分布、市場行情,并已在工程所在國建立一定的信用度。
通過聘用本土管理人員,國內工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本土管理人員自身優勢,建立工程所在國資源關系網,有利于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國內工程企業與屬地相關企業、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的業務往來過程中,實現企業、項目利益最大化。
工程建設需兼顧項目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業主需求、國內外資源、工程所在國的建設習慣等。由于國內工程企業對工程所在國市場、建設經驗不足以及建設環境差異的影響,國內工程企業進入國外市場后,存在對工程建設的理解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將對工程建設產生不利的影響。本土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兼備工程所在國行業工程經驗及了解國內工程企業工作要求,通過聘用本土管理人員,使其參與問題研判,有利于糾正項目管理團隊對工程建設理解上的偏差,有利于做好工程建設頂層設計及抓住問題來源,順利推進項目建設。
國際工程企業派出的中方管理的人員需要長期遠離祖國及家庭,處于任務緊、強度高、紛繁復雜的工作狀態中,加之環境差異,對國內派出的中方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中方管理人員若不了解工程所在國風土人情,不融入、不適應工程所在國生活,難免會在與工程所在國人員交往過程中產生矛盾,亦會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狀態。通過聘用本土管理人員,使其充當中方管理人員融入工程所在國生活的紐帶,有利于提升中方管理人員的生活幸福感,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緩解環境差異引發的中外矛盾,樹立企業良好形象。
工程直接費的構成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及其他直接費,工程直接費中的人工費在某種程度上與材料費、機械費均具有“物或商品”的屬性。“物或商品”的采購與使用還需依賴人的管理來完成。通過聘用本土管理人員,調動各類資源,實現市場廣闊的選擇范圍,充分摸底市場價格水平,促進工程所在國市場充分競爭,有效降低工程直接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勞動力價格優勢逐步降低,國內工程企業外派國內人員執行國際工程管理,需承擔其工資、簽證費、交通費、境外補貼、境外保險費,在COVID-19全球蔓延的當下,還需承擔其防疫隔離等安全費用。同等人員數量的條件下,國際工程工程所在國的勞動力成本普遍低于或遠低于中方管理人員成本。因此,本土管理人員的聘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工程企業需聘用本土管理人員以滿足某些工程所在國對本土員工比例的強制性要求。2020年度,為應對COVID-19在全球蔓延,多數國家采取嚴格的人員入境管制措施,中方人員前往境外工程所在國的入境手續辦理復雜性加大、周期加長,交通受限,加之工程所在國對隔離觀察時間的要求,引起中方管理人員參與到工程建設中的及時性有所降低。通過聘用本土管理人員,在中方管理人員不在工程現場的情況下,有效組織現場生產,保證工程進度。
企業在工程項目策劃階段乃至工程項目經營初期,應當在研究項目特點,合同結構,合同干系人責、權、利的基礎上,做好頂層架構設計,包括組織機構、人力資源策略、崗位勝任能力模型、崗位職責匹配度、配套人力資源制度,以便有針對性的聘用本土管理人員。本土管理人員的聘用需要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綜合考慮,既需要考慮其專業屬性、工程匹配度、工程經驗、資源掌握程度、薪資成本、企業忠誠度,也需要考慮聘用方式、聘用時間、聘用合同結構。
對于工程所在國人力資源的獲取一般可通過業務合作伙伴推薦、勞務公司勞務派遣與企業自身獲取。企業可直接與擬聘用本土管理人員簽訂勞務合同亦可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1)企業直接聘用方式的優點:相對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可節省勞務公司作為中間商的成本,相對費用更低,員工忠誠度、歸屬感更為強烈,員工工作主動性更為積極;(2)企業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的優點:企業對人員的個性化需求更容易滿足,人員調整更為便利,勞動糾紛等管理性事務處理相對便捷。兩種本土管理人員聘用方式的選擇需根據管理崗位特點、人員綜合素質、工程建設需求等進行綜合考量。
工程建設具有一次性的特點,國際工程本土管理人員聘用大多實行項目制或單項任務制,在本土管理人員的管理過程中要做好:(1)員工培訓,對本土員工進行企業文化、企業體系制度、工作流程、必要的崗位技能等進行培訓,使其在短時間內建立對企業的認同感,匹配崗位要求,融入項目管理團隊;(2)權利與責任分配,充分相信并尊重本土管理人員,賦予其一定的權利,使其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幸福感,激發其內在潛力。權利與責任始終相輔相成,應當明確其崗位責任、目標要求,并對其行為方式進行必要的監督;(3)薪酬發放、考核與激勵,由于國際工程具有一次性的特點,為防止本土管理人員流失、情緒較大波動,應注重增強本土管理人員的安全感,可通過優化薪酬分配體系,實行薪酬管理與績效管理相結合,建立工程所在國優秀人才人力資源庫,與相關本土管理人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協助本土管理人員做好業務能力建設及中長期職業規劃,激發工程所在國人力資源活力;(4)做好團隊建設與文化交融,尊重本土管理人員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適時舉辦中外座談、聯誼、幫扶等活動,提高團隊凝聚力與向心力。
工程管理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本土管理人員的聘用與管理需要與具體的國際工程的需求及企業的戰略規劃相結合。通過本文所探討的本土管理人員聘用與管理,期望建立素質過硬、凝聚力強、縱向深、橫向廣的項目管理團隊,提高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提高國際項目履約質量,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