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函潔 濰坊億燃天然氣有限公司
基于節能安全可靠供熱的背景下,深度分析如何實現供熱暖通節能的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供熱需求不斷增加,帶動著能源消耗增加,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較大。通過核心設備優化設計與升級改造等,達到能源節約以及改善供熱質量的目的。
目前來說,采取的技術主要如下:1)區域集中供熱節能。供熱中采用的核心技術為鍋爐房節能技術,能夠促使鍋爐達到長期穩定運行的效果,提供超過75%的熱工作效率,提高鍋爐設備的利用率。采用區域集中供熱技術手段,可達到節約燃料的目的,進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2)低溫熱水地板敷設技術。技術的運用,選擇熱水作為主要熱源,借助敷設的采暖設施,傳遞熱水的熱能,達到地板加熱的效果,不僅節能而且衛生舒適,被積極推廣運用。
以某項目為例,對供熱項目開展節能改造。現有的供熱暖通系統,使用年限比較長,設備比較陳舊,循環水泵運行效率和能耗比較低;同時并網面積和實際供熱面積差距比較大,使得循環水泵運行過大;供熱需求和規劃設計預期存在差異,供熱能源消耗較大,因此需要進行改造。
數據收集。基于編制科學合理的改造技術方案的目的,搜集運行參數數據信息和基礎信息以及能耗指標,例如熱耗和點耗等,為方案編制提供依據和支持。
可研階段的設備選型。通過論證分析改造技術方案是否可以達到節能要求,為后續工程施工作業提供依據與支持。這需要做好數據信息的全面分析,例如采暖形式和供熱面以及供熱半徑等,進行節能指標的測算。通過論證此次技術改造完成后,可達到節能與降低電耗的目的。采暖期能夠節約用電30-50%;單位電耗不超過0.6kwh/m2。
循環泵運行方案。若想保障供熱的效果,達到供熱指標要求,編制完善的循環泵運行方案,有著重要的意義。結合供熱地區的氣候特點,設計方案如下:1)非極寒期運行方案。當最低氣溫在-10℃以上時期,嚴格把控好能耗指標,保障采暖季節的節能效益目標實現。2)極寒期的運行方案。當最低氣溫在-10℃以下的時期,供熱需求很大,帶動著水耗與電耗以及熱耗等的增加,不僅需要實現供暖目標,同時要保障能耗科學合理。3)雙曲線運行方案。按照設計方案,工作日 9:00-15:00、22:00-4:00;周末工業區換熱站 9:00-15:00、22:00-4:00,循環水泵流量下降20%運行。如果室外溫度超過5℃,則按照經濟方式運行。基于大溫差與小流量的節能理念下,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節能方案。
水力平衡調試。若想獲得最佳的方案,要做好負荷與水力校核計算,使用儀器到現場測調。經過調試明確系統運行的問題,當外管網達到水利平衡之后,換熱站循環泵調試之后獲得最佳的節能效果。
經過技術改造后,供熱區域的供熱穩定性得到顯著增強,同時降低了電能消耗,達到了節能的目的,實現對環境的改善。改造前后的效果對比:1)1月電耗。改造前為0.215kwh/m2;改造后為0.148kwh/m2,節約了0.067kwh/m2。節約費用為250.85萬元。2)2月電耗。改造前為0.2kwh/m2;改造后為0.136kwh/m2,節約了0.064kwh/m2。節約175.6萬元。3)3月電耗。改造前為0.108kwh/m2;改造后為0.072kwh/m2,節約了0.036kwh/m2。節約費用為75.25萬元。經過技術改造,不僅達到供熱要求,同時實現了節能。
從供熱暖通節能技術應用角度分析,構建符合實際情況的供熱系統,要注重控制系統的構建。究其原因,供熱系統的組成包括用戶、管網以及熱源等,若想確保熱生產以及使用循環,構建完善的控制系統,輔助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利用控制系統,供熱暖通節能系統運行情況,可動態掌握供熱系統當前的運行情況,為管理工作人員提供調整依據與支持,保障系統水熱平衡,為使用者提供高效的供熱服務,因此要高度重視控制系統的構建。
一般來說,鍋爐容量同供熱暖通鍋爐的供熱效率,有著直接的關系,鍋爐容量大,則供熱效率比較高。基于此,若想實現節能供熱,企業方面可適當擴大供熱規模,增加供熱容量,達到提高供熱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通過擴大供熱規模,能夠達到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實現環保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要結合使用的煤種類型,選擇適宜的鍋爐,保障鍋爐設備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節能水平與效益,促進持續化發展。
供熱暖通節能技術的運用價值實現,要強化供熱運行的管理。管理實踐中圍繞技術與人員等,采取組織業務培訓的方法,促使供熱暖系統運行水平得到提高。制定完善的供熱暖通系統運行操作制度,為各項操作的開展提供指導,達到規范系統運行的目的。除此之外,強化鍋爐房水的處理,采取軟化與脫氧等處理措施,使得供熱水達到水質標準。使用熱工儀表,對供熱系統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動態掌握供熱暖通節能運行情況,為節能運行管理提供依據與支持,促使管理效益目標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供熱暖通節能技術的運用,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保障供熱效果的同時,實現節能目標。實踐中要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合理擴大供熱規模,強化運行管理,促使節能效益目標得以實現,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