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云飛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所得稅收入指的就是公司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貨幣或非貨幣,也稱之為總收入。企業在確認所得稅收入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的原則就是權責發生制,并且需要關注其實質而并非形式。企業在向購貨方銷售商品的過程中,也向其轉移了相關風險和報酬,如果商品已經售出,那么就沒有權利繼續保留獲或對其進行管理,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控制,但是,可以可靠的計量和核算收入金額和已銷售或將銷售的產品的成本。以上條件同時滿足,才能夠進行確認收入。增值稅納稅義務人指的就是在我國境內負責貨物銷售或加工修等職務的人員(以下簡稱勞務人員),此類單位或者個人主要負責銷售服務以及不動產等等。納稅人通過對貨物或勞務的銷售,所收取的所有購買方價款和價外費用就是增值稅銷售額,但其中并不包含銷項稅額。在確認增值稅收入的過程中,并沒有對確認原則進行明確,但是根據所運用的稅法文件和稅法實務能夠得以理解,更適合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1]。
我國暫行的增值稅條例,以及財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為了促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全面推進:所下發的試點通知從納稅時間方面,對增值稅作出了相應的規定,納稅人通過銷售獲取到銷售款項或與之相關的憑據在收益當天,就視為發生了應稅行為;需要先按照當天來開具發票[2]。
我國及國家稅務總局所實施的所得稅法條例和企業所得稅收入確認若干問題中提出,企業在確認銷售收入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的原則就是權責發生制,并且需要將實質作為關注的重點,而并非形式。
根據相關政策能夠得知,在確認值稅和所得稅這兩種收入時,所采用的原則并不相同,通常來說,企業在完成銷售活動后,需要同時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然而在特殊情況下也有所不同。例如企業下發給職工的外購物品福利,不能夠將增值稅視為銷售,而企業在確認所得稅收入的過程中,由于改變了資產所有人,而并非內部對資產的處置,所以根據相關規定需要按照銷售收入來進行確定。此外還包含了部分特殊收入,例如政府補貼等等,在確認所得稅收入時,由于非應稅收入中并不包含增值稅,所以企業的增值稅比所得稅收入更小;針對繳納增值稅的時間來說,需要按照銷售當天來開具發票,在對業務進行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銷售行為或服務還未發生或提供卻已經先開具發票的情況,通常不納入所得稅收入確認。
國家稅務總局所下發的通知中提到了企業在資產處置階段,所遇到的一些所得稅處理問題,其第2 條提到:企業向他人移送資產的下列情況,由于改變了資產的所屬人,并非內部對資產的處置,需要納入銷售收入確定的內容如下:市場推廣或市場銷售所發生的費用;交際應酬所發生的費用以及職工獎勵或職工福利所發生的費用。所實施的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單位或個體工商戶的銷售貨物行為如下:作為集體福利的自產貨物或委托加工貨物;向股東或投資商所分配的委托加工貨物或購進貨物等等。所以,如果改變了所有者,就相當于發生了銷售行為,企業需要確認其為所得稅收入和增值稅收入。
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價格扣除屬于商業折扣,商品銷售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債權人為鼓勵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款而向債務人提供的債務扣除屬于現金折扣,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作為財務費用扣除。納稅人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納稅義務時間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因此,分期收款銷售方式增值稅與所得稅的收入確認原則是一致的。
本文從申報過程以及組成結構等方面,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了所得稅和增值稅異同。現實中大部分納稅人的增值稅銷售額與企業所得稅銷售(營業)收入不一致,有一些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將企業所得稅銷售(營業)收入與增值稅銷售額(一般納稅人)進行比較是稅務機關尋找納稅疑點的重要方法。通過對稅收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優化,給企業帶來了管理效果更佳的財務管理系統,并通過對避稅手段的合理采用,給企業帶來了管理效果更強的財務管理系統,為成本控制及其應用效果提供了長期的保證,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優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