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茜 廣西華藍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應該了解到,中小企業發展中,若是單純憑借自身資源去開拓市場的話,那么其競爭實力依舊不足。旨在助力中小企業獲取更為全面的發展空間,要立足于長遠納稅角度,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減少納稅額度、適當地弱化納稅要求,讓這些企業能更好致力于提升生產效率,才能讓中小企業得到創新及發展,我們國家的財政稅收也將源源不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從此中小企業便開始了復蘇發展,其數量呈爆炸式增長之態。雖然中小企業在當前國民經濟結構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和大型企業對比后不難發現,中小企業發展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資本積累嚴重不足,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融資難、創業難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所以存在著極大的發展風險。基于上述背景下,中小企業就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政府需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手段,讓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使之從中獲益。譬如星火計劃和火炬計劃等方針的踐行,使得國內中小企業獲取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實際角度而言,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是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舉,借助財政補貼和財政減免等,可以有效減輕中小企業的資金負擔,緩解其稅賦壓力,幫助中小企業處理資金緊張等問題,滿足其資金所需。總的來說,當務之急便是要創新財政稅收制度,如此才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制度,一定要構建出完善的法律體系,進而方可為后續扶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優良基礎:
第一,旨在保證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趨于穩定,需立足于法律角度進行詳細的闡釋,使稅收政策具備法律效力,要從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讓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擁有法律依據,從根本上肯定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扶持作用的地位和價值。
第二,做好法律監管工作,保證法律規定真正落到實處;作為各地政府,應該嚴格踐行法律規定中關于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政策、財務優惠待遇等,與當地實際發展情況相互結合,適時優化、加強監管,從而全面提升最終落實效果[1]。
第一,政府應該對現有財政政策予以完善和優化,進而去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有效處理中小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之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面向中小企業的獎勵政策,循序漸進提升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服務水平。譬如,通過最有潛力的中小企業評選,對這些企業進行財政獎勵,為之提供財政扶持的基礎上,同樣也會使之發揮出行業模范帶頭作用,使得其他中小企業不斷奮進。
第二,要制定出正規化、常態化的投資扶持政策,各地政府部門要全力幫助中小企業去吸引投資,創設投資平臺,融洽中小企業和投資商之間的關系,使二者順暢溝通,如此便可進一步補齊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
第三,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狀況,政府方面可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讓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達成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之目標。
第一,旨在緩解中小企業稅收壓力,稅務機構需要適當的調整稅率,期間應立足于各行業的發展情況去進行調整,如此才能防止給中小企業增加稅務負擔,要讓中小企業獲取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二,適時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稅務減免優惠,選取環保、科技產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對其進行適當的稅務減免,幫助他們減輕稅務壓力[2]。
通過調整稅收政策的方式,不單單可以實現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助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步發展。
當前的稅收政策中,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稅收優惠待遇,但是其他傳統產業卻不擁有同等資格,所以當務之急便是要立足于中小企業的具體發展特點,全面普及優惠政策,要求某行業中小企業達到國家規定的盈利指標后便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要實現直接資金扶持和間接政策扶持并舉,使扶持政策極具針對性。譬如,政府采購應該向中小企業有所傾斜,通過間接性方式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使中小企業樹立競爭意識,積極參與市場競爭[3]。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有所不同,前者在發展和建設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生存壓力之大,這就會讓中小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通過創新財政稅收制度,可以給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為之提供發展機遇,亦可緩解其資金壓力,若想真正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們務必要對法律法規加以健全,并且要優化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精細化的財政稅收制度來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使之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