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婷 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
客流量的快速增長對地鐵車站的綜合管理業務造成了巨大壓力。一方面,乘客對乘車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一個安全、舒適、信息獲取便捷且多元的智能化乘車環境;另一方面,車站日常管理業務繁多,且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不足,面對乘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力不從心。因此,通過提升車站整體的智慧化程度來提高乘客服務質量、提升運營管理效率這一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地鐵公司所接受。建設智慧車站,能夠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地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方法。
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徑,軌道交通作為公共交通運輸骨干,國內多個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化、自動化、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5G 技術等實現地鐵智慧化,服務于地鐵的安全運行和高效運行,提高乘客的使用滿意度,降低地鐵系統的運營和維護成本,從而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始終保持國際最先進水平,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亮麗名片。智慧車站是基于全面的智能感知、深度的數據融合、高效的數據治理理念,利用大數據分析、視覺計算和深度學習等智能化手段,建立面向設計、建設、指揮、運維、應急處置和乘客服務為一體的新一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軌道交通運輸及服務體系。智慧車站的建設可豐富乘客乘車體驗,提升乘客滿意度,吸引更多客源,加大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所占的運輸份額;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和精細化程度,優化運營組織架構,降低運營建設和管理成本;提高設備設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使軌道交通更加安全可靠,從而達到低碳、環保的節能效果。
第一,系統集成復雜。智慧車站是典型的集成性系統,必須以車站的票務、機電設備監控、車站級綜合監控等系統為基礎建設,基于專業系統的集成性平臺,實現原有分散系統的流程貫通和信息整合,為管理者、業務人員和乘客提供統一的應用接口。第二,以數字化為核心。智慧車站的核心是實現智能化,而智慧能力的構建必然基于數據資源管理和數據分析技術。原有的相關系統已經實現車站管理和業務流程的系統化,智慧車站建設的重點是實現系統的智慧賦能,這就須要從技術上構建車站層面的數據整合平臺,匯聚車站級相關數據資源,并通過數據分析技術構建能夠提升業務效能和智能化水平的數據應用場景,因此數字化、數字資源管理和分析應作為智慧車站建設的核心。第三,以設備智能化為基礎。車站有大量的機電設備和其他類型設備,對相關設備的監測和管理應以設備本身的數據采集、信息通信為基礎。設備狀態傳感器的安裝、傳感器信息的傳輸、控制指令信息的傳輸需要設備在設計、制造及安裝過程中預先考慮和集成。第四,業務價值多樣。智慧車站是車站各類系統的集成,在設計規劃階段,應從運輸組織效率、安全處置效率、設備維修優化、資源經營開發等方面多角度分析系統建設需求,評估業務價值。智慧車站的建設不是完全替代既有的業務流程系統,而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優化各類業務流程。
地鐵站屬于人員密集流動性較大的公共場所,需要知道工作人員的實時位置,工作人員是否到崗堅守崗位,方便統一調度管理,保障地鐵正常穩定運行,另外一方面,遇到突發狀態可以通過調度平臺,調度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去處理問題。基于蜂窩定位,實時獲取站內人員的位置及歷史行為軌跡,判斷其到崗情況,如通過位置定位實現對外勤人員對工作內容與進度的管理功能。
利用人臉識別安檢、太赫茲安檢、集中式判圖等技術,實現智能安檢,提高安檢效率,解決安檢排隊、輻射大、曝隱私等問題。比如:太赫茲安檢技術具有全覆蓋的特點,可探測藏匿在人員衣物下的武器、爆炸物、金屬和非金屬物品,且對陶瓷刀具等其他儀器很難查到的物品有很高的探測效率,還可探測到卡片大小的物品。利用太赫茲技術,可以實現非接觸式人體安檢,一方面可以提高安檢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安檢給乘客帶來的不適感。
在地鐵車站,乘客對于空氣質量、溫度和濕度、車站照明以及環境聲音僅是感性和模糊的感受,而沒有直觀的數據化認知。在出行規劃查詢方面,沒有實時信息提示,更沒有歷史規律數據參考,導致部分車站在個別時刻人群擁擠嚴重,甚至威脅著公共安全。在出行支付方面,傳統車站單程票、城市交通卡支付的比例已經明顯下降,二維碼、人臉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不斷增加,快捷支付、高效運轉亟待解決。在導向辨識方面,物理的導向標識固定不變,信息內容單一,更新慢,在大的人流量中不容易辨識。
綜合運維接入機電設備運行狀態和故障報警信息,增加各機電系統設備智能診斷單元及專家庫等數據分析及處理模塊,實現設備運行風險評估及故障診斷分析,分別針對供電工班、機電工班、通號工班等打造相應的運維管理模式,由綜合運營平臺統一安排維修保養計劃,完成維修工單派發等操作,實現維護信息化管理,從而實現運營對全線設備的綜合維修管理功能,實現地鐵安全、可靠、穩定、經濟運營,同時,為決策層建立綜合管控平臺、為作業層建立一體化應用。設備維護維修期間,后臺站長或指揮人員可以通過固定坐席、手機APP、電視墻大屏多種方式瀏覽現場實時圖像,并與前端人員進行實時溝通指揮。現場維修人員配置無線單兵系統設備,指揮后臺可以對前端無線單兵設備進行統一的設備班組管理。
綜上所述,智慧車站綜合服務系統代表了未來火車站、城軌車站運營技術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全自動運行線路越來越多的新時期,更高效、更安全的旅客運力需要更加智慧化的運營管理系統支撐。在日后還需要強化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更好的推動地鐵運行管理的全面化、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