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對新時期教育事業提出的根本性任務。新時期的高效教育不僅立足于學科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方面,更突出強調針“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的深刻問題。
新時期的高校金融課程在核心課程上逐漸向互聯網金融課程側重。當前高校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內容包括互聯網金融概論、大數據金融、網絡借貸等內容,以培養兼具互聯網金融理念與傳統金融技術的現代化高級金融技術人員。新時期的互聯網金融課程設計針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提出更高要求,強調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念、消費途徑與消費習慣,也形成了全新的消費現象。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同步開展線上、線下的各項金融活動,例如消費、投資、借貸等。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必須從自身做起,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互聯網消費習慣,另一方面要結合互聯網金融專業,深入了解新時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能夠立足專業基礎,培養端正的職業理念,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總之,不管是從通過金融專業學生推進健康互聯網消費趨勢的轉變的需求,還是從職業人才角度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都需要扎實推進金融專業學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實踐是培養高素質金融專業人才的重要內容。同時高校金融專業德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立德樹人”是對新時期教育事業提出的更高目標。隨著我國對互聯網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各高校投入大量資源打造高質量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并培養大批互聯網金融創新人才。但在現有高校金融專業課程中,不斷優化互聯網金融核心課程的同時,卻忽略了針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并沒有放置于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位置,而是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專業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實踐。由此,金融專業的學生難以從學科視角去高度重視“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難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長期以往,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認知會越來越淺薄,十分不利于新時期互聯網金融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金融領域的發展是超乎想象的。新時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呈現年輕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憑借專業的互聯網金融知識和豐富的互聯網金融實踐,向各行業領域覆蓋,成為行業翹楚。這意味著諸多高校聘請的互聯網金融的學科教師也呈現年輕化趨勢。雖然在專業方面無可厚非,但卻缺乏重要的“德育底蘊”,即金融學科的教師自身職業道德素普遍偏低。同時高校針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培訓十分欠缺。在青年教師的培訓上也主要突出專業技能與教學經驗,而忽視了教師自身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與考核,從根本上忽視了“立德樹人”在教師隊伍中的深入建設。即便開展德育教學工作,青年教師也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無法從更深層次向學生傳遞德育精髓。
當前思想政治課程是高校學科開展“立德樹人”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高校及教師團隊來說被高度認可。但在具體思政課程的安排與實踐中卻十分不理想。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學科被獨立為單獨的課程,這種與專業學科相脫離的課程安排也就無法引導學生立足專業學科來認識理解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也使得部分教師將德育工作推諉到思想政治課程之中。其次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多但課程數量少。由于德育教學課的數量安排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內容的安排時,容易出現單課程內容多但教學淺的情況,學生只能獲取表層的課程知識,難以深度理解。最后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模式較為單一。以傳統灌輸式、說教式為主的思想政治課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理解不徹底。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脫離學生專業與工作實踐,一旦走出學校,很多學生就難以在工作實踐中自覺的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沒有力度、深度和延續性的德育教育工作無法發揮實效。
要切實深入好、開展好金融專業學科的德育教育工作,深化教師自身的“立德樹人”的德育理念和職業素養的十分關鍵。首先高校要針對高校學科教師定期開展必要的師德培訓,將師德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并執行必要的考核機制,與教師的日常考核、職稱考評等相互聯系,不斷提高學科教師對“立德樹人”觀念的深化,及時督促學科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其次要組織專科教師與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展開德育工作的交流學習,通過思想政治課程教師的幫助,逐步掌握結合專業學科開展德育教育的路徑與方法,能夠深入融合實踐“立德樹人”任務。最后要開展“立德樹人”宣講活動,學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到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設計之中,結合金融專業特色與特長,探索適應新時期學生群體特征以及需求的德育活動,例如開展德育主題的金融行業職業道德大討論等,結合當前社會出現的金融犯罪問題等,開展警示教育及探討活動,用直接、最生動的真實案例觸動學生的心靈,真正促進師生在德育教育的互動交流中共同成長。
“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模式。這就是要求現代高校不僅要切實、扎實的持續做好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結合專業學科實際,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巧妙融入德育元素,在專業學科課堂教學中時刻體現德育內容,促進“立德樹人”任務的常態化推進。因此對于金融專業學科的教師而言要充分結合互聯網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活動實際,深入挖掘專業知識中體現職業道德等德育工作的內容,及時更新轉變常規教學思路,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加大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力度和專項考核,促進教材、教學、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有機融合,促進“立德樹人”融入常態化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實現貫穿式的德育教育。基于現代互聯網環境下的在線教學,結合互聯網金融專業的特點,在德育工作中也要巧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作用。例如開辟在線德育系統,要求金融專業學生不定期在線考學,時刻拉響防腐化的警鐘。又例如開辟線上德育專欄,大力宣傳德育內容,引領“德才兼備”的考學風尚。
金融專業的職業道德素養不僅僅在于課堂理論學習之中,更要應用于學生未來參與的社會崗位。只有學生始終懷有“德育”意識,培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時刻能夠敲響自己的職業警鐘,才是真正對金融行業的貢獻,才是真正維護和推進國家健康良好的金融經濟秩序。因此高校金融專業的德育工作,要從課堂向課外實踐延續。在開展頂崗實習、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可以主動與企業構建“職業道德考評”的合作機制,建立基于網絡的互評反饋平臺,既可以全面了解每位金融專業學生的金融知識與技能的把握情況,同時也能時刻監督學生在實踐崗位中對職業道德的踐行情況。這樣真正能夠實現“立德樹人”任務在教育教學中的貫穿始終。同時,學校、企業及各單位之間要建立常態化的職業道德監管服務體系,針對職業道德教育,共同組織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例如“德育進企業”“職業警鐘教育課”等,共同創建和維護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的良好環境與氛圍。也可以嘗試開展針對性的德育實踐輔導,對于部分出現問題的學生展開“開導解惑”的工作,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才。
高校學科教育過程中“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性任務,是要通過構建科學高效的思想政治課程,推進課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培養高校學生的道德素養。就高校金融專業而言,既要加強師德培訓,更要調整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面對全新的德育教學環境,針對金融專業的學生開展德育工作,要實現德育理念的更新、德育資源的投入、德育方式的變化等,提高德育工作的切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