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上海、北京、山東等多個省份加快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哪些禁忌癥不能接種?有不良反應怎么辦?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有關部門作出權威回應。
病毒變異對疫苗有無影響?
專家研判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觀察到的變異對疫苗使用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根據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掌握的近30萬條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數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認為,目前觀察到的變異仍屬正常范圍的變異積累。
徐南平同時表示,科研攻關組高度重視病毒變異問題,有專門方案,成立多個課題組對病毒變異、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使用效果等進行專題研究,“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哪些人目前不宜接種?
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醫院院長韓燕榮介紹,目前不宜接種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處于發熱期的人員;既往發生過疫苗接種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員;患有血小板減少癥或出血性疾病者;驚厥、癲癇、腦病、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已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
其他禁忌癥還包括:嚴重的肝腎疾病、藥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惡性腫瘤;各種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等。
打了疫苗可以不做防護嗎?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的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專家表示,打了疫苗之后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安全。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提醒,即使接種了疫苗,“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和“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仍應牢記在心。
北京市衛健委提示,少數人接種疫苗后仍可能不產生保護力或者發病。目前,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尚未建立,接種疫苗后仍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必要時仍應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核酸檢測。
出現不良反應怎么辦?
根據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局部不良反應以接種部位疼痛為主,還包括局部瘙癢、腫脹、硬結和紅暈等,全身不良反應以疲勞乏力為主,還包括發熱、肌肉痛、頭痛、咳嗽、腹瀉、惡心、厭食和過敏等。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為做好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一是要求接種點既符合接種條件,也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二是把接種單位劃分區域,由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負責責任區內的醫療保障工作。也提醒接種者,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反饋身體健康狀況,接種以后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
一般認為,接種率達到60%至70%才能建立全民保護。鑒于我國已批準的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良好證據,倡導公眾在知情同意、排除禁忌癥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接種。
(據新華社1.4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