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曹錕是北洋軍閥將領中的憨包,投軍前在保定府當閑人,人稱“曹三傻子”。發跡之后,沒人當面叫他傻子了,但背后仍當他是傻子。不過,傻人從來有傻福,此公不僅在袁世凱麾下的時候一路官運亨通,升到師長之后,雖然自己百無一能,手下偏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吳佩孚;兩次軍閥大戰,居然連勝皖系的段祺瑞和奉系的張作霖,獨自控制了北京政府。勢大權大之后,人難免有非分之想,要當總統。按說曹錕是胸無點墨,投軍后雖然被袁主公送到軍校鍍過幾天金,但提起讀書寫字依舊頭痛。以如此文化狀況做總統,在他之前,中國還沒有先例,漫說別人看了不像,就是他自己的部下,也大有不以為然的。
不過,傻人多有股癡勁,一旦迷上了什么,不弄到手就很難歇下。所以,當總統這事還非辦不可。可是,總統是要選的,袁世凱有本事派軍警組織“公民團”包圍國會,不把自己選出來就不讓議員吃飯。段祺瑞可以包辦一次國會選舉,再由自己人組成的國會選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總統。現在輪到曹錕,他既沒有袁世凱硬干的魄力,也沒有段祺瑞操縱選舉的能力,于是只剩下一條路:買。
手下聞風而動,分設幾個聯絡處,明碼標價收買選票,凡是前來開會的每人500大洋,開會并同意投曹錕票的每人5000大洋(個別重要人物價更高些),所付支票,上面加蓋經辦人的名章,銀行見章付款。此時的國會議員,都是民國元年選出的,中間幾經周折,不僅任期早過了,而且意志已衰,大多見錢眼開。所以,重賞之下,大多欣然前來投票,曹家付出了500多張支票,屆時得了480票,超過總票數的3/4,得以當選,總統買到了。
(摘自《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