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個月,23歲的何佩璋創造了歷史。那個令他畢生難忘的瞬間,他的腦袋被前來慶祝的隊友拍得“嗡嗡響”,晃過神來才意識到,自己成了首位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橄欖球賽場達陣的中國球員,“我是第一個,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個。”“達陣”又稱“觸地得分”,是美式橄欖球比賽中得分最高的方式,需要進攻隊員攻入防守方的得分區,手持橄欖球觸地。2020年12月11日,NCAA美式橄欖球20/21賽季常規賽第15周的一場比賽,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以70∶7的比分狂勝亞利桑那大學,來自廣東韶關的何佩璋身披獲勝球隊的球衣,成功達陣。他算是場上最容易分辨的球員,和其他人不同,他的球衣背后印的不是英文名“Jackson He”,而是中文全名“何佩璋”。解說員介紹:“這位年輕人是第一位登上NCAA的中國球員。”
“第一”也是目前的“唯一”。作為一項比拼力量、速度和敏捷度的“硬漢運動”,橄欖球在美國有著超高人氣,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賽事(NFL)的熱度甚至遠超NBA。但這項運動在中國尚屬小眾,投身其中的人往前一小步都可能創造中國橄欖球的歷史,然而,也正是這種發展程度的落差,讓“一小步”的難度近似垂直攀登。剛接觸橄欖球時,視頻里激烈的身體沖撞一度吸引了何佩璋,可輪到自己上場,他不禁思忖“去撞別人,不太好吧”。刻在骨子里的“禮讓有序、和諧相處”第一次和提倡暴力美學的賽場產生碰撞,他一度缺乏“主動”的勇氣。可教練告訴他:“主動去施加撞擊時,只會讓別人感到疼,要比別人更狠,自己才不會受傷。”賽場上的求生欲幫他理解了橄欖球的生存哲學,“這是一項身體與頭腦結合的運動,不僅需要身體沖撞,還需要策略。”
盡管,從高中才接觸橄欖球,但憑借出色的運動天賦,2016年,何佩璋收到詹姆斯敦大學拋來的橄欖枝。天天都被撞飛,但每次爬起,他都能發現自己的技術和心智也在捶打中迅速提升,不久,他進入主力隊伍,同時也發現,自己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何佩璋申請轉學去橄欖球成績更好的學校,等待過程中,他休學回國一年,一邊從事青少年教學一邊重新梳理基礎技術細節,他還加入了佛山兕虎橄欖球隊,增加比賽以彌補經驗不足的短板。2019年,沉淀過后,何佩璋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疫情影響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這個賽季一共只打了4場比賽,最終何佩璋的數據定格在出場兩次、達陣得分1次。“這只是一個開始,我還有很多能力沒展現出來。”
(摘自《中國青年報》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