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斯也
90后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的消費主力,錢花到哪里,就意味著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選擇里,藏著90后的精神需求,也映照了他們的理想生活方式與現實的矛盾。
如同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所寫:“消費者在現代社會中能成為什么?幾乎是一切。”
北京王府井的泡泡瑪特門店里,思思正在和男朋友一起晃動眼前的一排排方形盒子,幾次掂量后,他們選定了其中兩個,滿懷期待地到收銀臺結賬。
“有一個重復的。”站在門口拆開盒子后,思思嘆了口氣,隨后又拉著男朋友返回店內。這是他們每個周末的固定環節:去逛商場,先吃飯,然后買盲盒。
“從挑完盲盒、結賬到拆開的一瞬間,是我最快樂的時刻。”思思說。最初,她對盲盒有著一種上癮般的狂熱,每次經過門店都要進去抽幾個。但59元的單價并不便宜,尤其是抽到重復的就會很心疼。為了稍稍控制自己對盲盒的“癮”,思思和男朋友約定,每周只抽一次,將抽盲盒的費用作為一項固定支出。細水長流,時間久了,心疼的感覺就漸漸弱了。
90后小美上癮的對象則是奶茶。她已經記不清從什么時候起,不喝奶茶就沒辦法工作。從事文字工作的她,只要打開Word文檔,手就不受控制地滑起手機,點開外賣APP,查看附近的奶茶店。

奶茶見底后,留在杯子里的珍珠會讓小美的罪惡感突然涌上心頭。理智告訴小美,“下次絕對不喝了”,但第二天她還是無法抗拒雙手的“主觀能動性”選擇。
“我每個月到底喝了多少糖?”小美覺得自己對奶茶的迷戀有點失控,但這項“上癮支出”,已經成為她無法擺脫的一部分。甜甜的飲料,似乎真的可以帶來快樂。
幾十元的東西并不貴,無限“復購”才是它的本質。和更注重實用性的70后、80后不同,90后更愿意為“快樂”買單,上癮支出的背后是巨大的精神需求。在北京互聯網大廠工作的白晉說,自己即使晚上10點下班,也要到青年路附近的酒館喝一杯再回家,為的是把自己從工作狀態里“拉出來”。
商家不斷制造無傷大雅的“癮”,年輕人也樂于為這樣的癮不斷充值。生活的壓力越是無孔不入,幾十塊錢的簡單快樂越是無法抵擋。
“奶茶自由”“車厘子自由”“租房自由”“裸辭自由”……網絡上曾經流傳一份財務自由等級對照表,生動地展現了當代都市青年的生活,它更像一種精致和生存的混合形態,有媒體曾將這些年輕人定義為“無產中產階層”——沒有存款,但看起來依然足夠精致。
成長于經濟發展期的90后不愿苛待自己,他們對生活質量的期待,體現在方方面面。28歲的藝凡生活在上海,她從事電商工作,每月工資1萬元上下,但她花6000元租了一間一居室。
和藝凡類似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對于生活質量的硬性追求,讓這些年輕人變得“貧窮”。
鵬鵬是哈利·波特的忠實粉絲。北京環球影城即將開業那段時間,他每天都要上B站看體驗視頻,他還在網上買了全套哈利·波特裝備,包括斗篷、魔杖、圍巾等。為了趕在第二批內測期間去游玩,他毫不猶豫地購買了2000元的黃牛票——這占據他月工資的近四分之一。但鵬鵬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圓了一個夢”。
為了圓盡可能多的夢,90后成為更愿意接受“提前消費”的一代。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60%的90后職場人擁有實質性負債,網絡信貸是90后消費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敢于花大價錢的90后,又常常在一些“小錢”上猶豫不決:網購時的8元運費,總要跟客服糾纏半天;視頻網站的30元連續包月會員,常常是開啟了又關閉,關閉了又開啟。有人稱這樣的消費觀是一種屬于當代年輕人的“反差萌”,而這種反差折射了90后對個性化消費的執著。
在互聯網語境的默認排序里,奶茶自由只是最小的自由,而承認它,意味著將終身落入消費主義的世界。一些人沉迷于此,也有一些人決定反抗。
“消費主義逆行者”“消費主義有效抵抗”等豆瓣小組的成員總數超過30萬。喊著“決不被消費主義裹挾”的口號,無數人在網上試圖反思當代生活。組內成員小哀發帖說:“如果你想擁有好的皮膚,需要的不是一桌貴婦化妝品,而是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如果你想擁有豐富的精神涵養,你需要的不是付費課程,而是日積月累的閱讀和思考……不要用消費代替你本該付出的東西。”
斑斑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消費主義狂熱愛好者轉變為“不消費主義者”的心路歷程。曾經,她家中的護膚品、包包和衣服堆積如山。去年,她開始獨居,生活壓力變大,她為自己制訂了全面的“不消費”計劃,除了食物、交通費、水電等必須花的錢,其他一概不買,她正努力將自己的負數資產變為正數。
買與不買都可以和“自由”相連。很多人認為自己在不消費的過程中找到了一種說“不”的自由。也有人不看好這種聲勢浩大的“反抗”。一名組員認為,自己只是先在消費的海洋里尋求快感,再通過形式上的“抵抗”來安慰自己,減少焦慮。“有時候我會陷入一種矛盾。有更多的錢可以支配,不才是自由嗎?”
甚至有人認為,所謂“避雷智商稅”,也給自己增添了更多的焦慮。為了最大限度地省錢,即使買非常小的東西也要貨比三家,并沒有那么輕松,甚至浪費了很多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主義與反消費主義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體兩面。而在消費的“上頭”與“下頭”之間掙扎的90后,也在試圖掌握自己的生活。
思思最近的變化是:因為家里實在放不下,她決定“退坑”盲盒。她挑選了一些自己最喜歡的娃娃留存,把其余娃娃都掛到二手平臺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