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粉艷
摘? ? 要:鄉村振興的前提是全面實施相關戰略,讓農業得到良好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賴于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推廣,推廣高效的農業技術能有效促進農業經濟、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展開探究,分析在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技術;措施研究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13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文獻標志碼:A
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推廣農業技術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但農業技術在具體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要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促進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1?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
在我國當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業技術的推廣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農業技術相關部門在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負責農業技術宣傳,制定種植業的發展相關規劃等[1]。
此外,相關技術部門還要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負責防治病蟲害等方面的工作。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動下,我國農村經濟得以發展,農業技術得到充分推廣,農民收入實現增長。由此判斷,未來的農業發展仍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支持,應加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建設以農民為中心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提高農民生產、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 ?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 ?推廣模式缺乏創新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一直以來都是以政府為主導。因此,在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術轉化過程中,政府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政府農業科技人員、政府相關負責人員和農民對相關技術共同探索,創建了很多推廣農業技術的模式。但是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多元性,這些相關技術模式無法順利推廣,并且在推廣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很多問題。應認真分析這些問題,了解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類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可分為政府帶動型、推廣機構主導型、第三方主導型及市場引導型4種類型。
伴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現存的技術推廣模式出現了很多問題。第一,政府帶動型的模式缺乏創新動力。第二,推廣模式將相關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展示新型農業技術及其產品等方面,忽視了農業技術的實效性特點。第三,特色農產品沒有市場優勢,無法對傳統農產品的地位產生影響。第四,市場引導型的模式一般由企業主導,對農民的現有條件缺乏嚴謹的考慮,通常運用企業的特殊手段發展生產,但農民不具備相應的生產條件和知識條件,造成兩者之間地位不平等,導致農民的產品不足,企業的原料不足,或者農民的產品產量過大,銷售無門等情況。第五,第三方主導的模式需較高的資金保障和先進的科技水平,而大多數農民既不能適應科技水平較高的農業技術,也很難滿足相應的資金需求[3]。
2.2? ?基礎設施不全
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是有效推廣相關技術的重要前提[4]。現階段,隨著農業技術不斷完善,能與其配套的基礎設施也要隨之更新,如現代信息設備、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向農民傳授先進的技術知識,使政府服務的范圍逐漸擴大,農民也應該借助相應的網絡平臺學習更多的生產技術,并借助網絡平臺招商引資。但是,我國中東部地區還沒有先進的設備條件,導致其與政府溝通存在困難,不利于政府傳授先進的技術經驗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技術的推廣。
2.3? ?缺乏推廣資金
農業技術的推廣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能否有效運用相應的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推廣的成效。目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主要源于省政府或中央政府投資、投資推廣單位自主籌集資金、銀行相關的科技貸款、有關政府部門爭取的項目經費等渠道。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津貼不高,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其不能正常開展工作。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相關配套設施不能正常配備,對工作的正常開展產生嚴重影響[5]。
2.4? ?相關技術推廣隊伍滯后
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建設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較低。我國現階段嚴重缺乏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現有技術推廣人員科學文化知識儲備不足,不能適應知識水平需求高的現代農業。第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出現人才斷層問題。我國現有的技術推廣隊伍存在知識老化、人員年齡偏大等問題,要積極呼吁學歷較高的人才參與到技術推廣工作中。第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能定期參加培訓和教育學習活動,導致技術推廣隊伍的層次結構不合理。在技術推廣隊伍中,大多數人員的推廣水平較低,嚴重阻礙了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2.5? ?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不足
農民作為農業技術使用的主體,其對農業技術的接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農業技術的應用水平。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對象,現代化農業技術要求農民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但現階段我國農民的文化素養較低,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
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技術推廣的強化措施
3.1? ?創新推廣主體模式
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主體模式有兩種,第一是結合政府與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組織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優勢,從而更加規范地推廣農業技術。同時,充分利用農業經濟技術相關合作組織,加大開拓農產品市場的力度,讓農民的收入有所提高。這種模式能更好地降低市場風險,對農業技術的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第二是有效結合企業、政府以及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組織的推廣模式,這種模式能使政府、企業、農民與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組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這個模式下,企業可以幫助政府減輕經濟負擔,在對農業技術進行取舍時,能夠選擇見效快且效益好的技術。在這種模式下,政府對企業進行資金補助,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組織代表農民與企業簽訂相關協議。上述兩種推廣模式在政府的引導下有效創新,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使這兩種創新模式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3.2? ?創新農業技術
農業技術的推廣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推廣模式的合理性及推廣技術與當地發展水平的匹配情況。政府要發揮其職能優勢,在創新農業技術方面有所成就。政府要完善立法職能,通過規范相關法律對農業技術的創新給予充分保障。如在建立企業、政府以及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相關組織相結合的農業技術主體模式時,政府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劃分各組織的職能和權限,幫助各組織維護自身權益。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還應從法律上肯定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相關組織的地位,使其能通過合法手段維護各項權益。
3.3? ?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
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一般由國家支持。政府在對農業技術進行宣傳推廣時會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或給予相應的補貼,對農業科技團體組織等給予資金投入。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支持制定科學的推廣規劃,推動工業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城鄉平等要素交換計劃,引導相應的社會力量支持研發農業科技。
3.4? ?提高相關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
現階段,我國的基層農業高素質人才出現斷層,政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要加大支持農學高等教育力度,幫助各大高校完善涉農學科的相關配置,通過制定優惠的招生政策,擴大招生面,讓大學生積極投入農業建設中。第二,政府要加大培訓力度,大力支持相關實踐基地和農業科研項目。針對相關技術人才分布不均等情況,適當拓寬人才發展渠道,建立人才培養計劃,提高相關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
3.5? ?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養有利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政府要加強宣傳,針對性地講解農業相關技術知識,及時發布農業相關政策,幫助農民提升思想意識。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開辦教育班的形式讓農民接受系統化的教育。要加強對各個培訓機構的監督與管理,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相關培訓。
4?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十分必要。因此,政府要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找出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加強資金和技術支持,培養更多優質人才,讓農民學到更好的技術知識,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萌,張秀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4):109-111.
[2]韓春燕.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戰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25):3,13.
[3]黃建頡,羅興錄.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探討[J].農學學報,2020,10(5):97-100.
[4]劉寶磊.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湖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的績效評價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0):262-263.
[5]萬春鳳,宋君柳,張軍偉.地方高校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的調查與發展對策——以菏澤學院為例[J].鄉村科技,2020(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