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自萬歷以還,木刻版畫大盛。作者以新安諸黃為最著。就是世所熟知的“虬村黃氏”。版畫施用范圍之廣也是可觀的。除了通俗讀物小說戲曲插圖之外,山川地志、祠廟家譜、市肆宣傳(如程方的《墨譜》)、酬功紀盛(如《壬午平海圖》)不一而足。形式有長卷,有單幅,也有兩頁合為一圖的。這冊《羅漢十八相》則是大方冊式,板框縱26.5、橫29.5厘米。同樣的畫冊所見有“東方三大”圖,版式如一,出徽州汪氏手。20世紀50年代初,又曾在傅惜華家,見同式褻圖棉紙大冊頁,亦萬歷中物,繪刻皆精妙絕倫。俗稱此種為“避火圖”,質庫每置一冊于庫中,以禳火災。然非陳年老當,不能有此。惜未記有無刻工姓氏。
此本存圖17幅。背面為大字隸書贊,6行,行6字。茲錄已佚第一圖之圖贊于后:“道這祖師在此間面壁。鳥巢項,筍穿滕,絕無個行腳跡。忽然卻回蔥嶺去,拿著履一只。”末圖贊尾有“海陽汪圣修書”一行。全書白口,單欄,版心上記書名,下記葉數及刊工姓名:“黃應瑞刻”“黃應泰刻”“思橋”“應道”“應泰”“伯符”“應紳”,皆黃氏家族中雕龍手也。形象生動,衣褶鋪陳,繁縟而不失之細碎,線條如鐵畫銀鉤,富彈性,工細至此,實為版畫絕詣。
本文節選自黃裳《來燕榭書跋輯存(一)》
(原載本刊2015年第12期總2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