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中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高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作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本文就高職輔導員如何在工作中運用懷柔政策進行探討。
懷柔,是出自四書《中庸》,而懷柔政策原是指用政治手段籠絡其他的民族或國家,使歸附自己的一種政策,此政策充分體現儒家的管理思想。輔導員將此管理理念滲透在高職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對領導精神、溝通藝術、精神文化等進行理解,大力推行懷柔政策,進行柔性管理。
目前的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輔導員承擔,按照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評價,此方式過于量化且比較單一,可能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以生為本是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的一貫的辦學理念,我們作為本校輔導員應該將辦學理念融進自己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懷柔政策,建立懷柔管理評價體系(下圖1),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提倡“模糊性”評價。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高職學生在高中時代屬于班級后進生,屬于被忽視的對象,另一方面,據調查,高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還有一些學生屬于留守兒童,甚至來自單親家庭,成長的過程更加缺少關愛,家庭教育極度缺乏。輔導員作為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人,應注重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尊重和理解他們的情感,用心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
輔導員不僅要和學生溝通,同時也需要和家長建立聯系,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家長建立“透明”的合作橋梁,互相反饋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信息,,輔導員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情感、能力、個性,家長通過輔導員及時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現,通過家庭教育的助力,不僅能更好幫助學生,同時也提高了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合理溝通,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以誠相待,用愛搭建溝通的橋梁,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輔導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果不僅會大幅提高,也會促進學生的發展。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作為輔導員我們要了解每一個個體,根據學生的性格、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等特點,精準施策,進行個性化管理,輔導員依據學生的專長,合理安排合適他們的管理崗位,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委會,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系。除此之外,對于處于迷茫期的學生,輔導員應該幫助他們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規劃;對于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輔導員應當密切重視他們的日常生活境況,為其創造勤工儉學的機會,幫助貧困學生有效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來獲取經濟收益,協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高校輔導員應善于挖掘同學們的個性優勢,激發學生自身的發展潛能,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
中國高校采取的是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雖然這種方式較為公平公正,但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由于高職院校的學分制管理體系還未建立與學分制相匹配的教學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建設缺乏力度、教學管理機制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力度不夠,因此,學分制評價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實反應學生的情況。
輔導員是學生生活的引導者,作為高職輔導員,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建立自我評價和自我管理的思想,鼓勵大學生發揮長處,參與自己愛好的學習活動,學會自評和階段性總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不斷總結和調整,才能不斷進步。
矛盾的發生是常有之事,同時也是不被控制的。大多數學生并未具備成熟的思維方式,平時遇到矛盾,會采取比較強硬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此時,輔導員應該采取懷柔政策,以柔克剛,化矛盾于無形。
《老子》有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輔導員工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根筋”的學生,此時如果怒火沖天硬碰硬,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造成兩派俱傷。我們要有一顆溫柔的心,通過智慧“避時擊虛”,找到學生的弱點,各個擊破,讓學生服從管理。
輔導員也要學會“示弱”,“示弱”能激發起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令學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理性分析自己的行為,將學生由外到內的收服。輔導員處理矛盾的過程中,通過適度“示弱”,以柔克剛。
輔導員工作中合理運用懷柔政策,對高職學生進行柔性管理,不僅有助于高校學生自覺意識的形成,也能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促進高校良好管理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