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搖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醴陵市供電分公司,湖南 醴陵 412200)
對于配電網規劃設計特點,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與分子:(1)網絡架構的可靠性與靈活性得到保障。在此期間,要給予對智能電網相適應的負荷預測以及負荷特性進行分析與了解,同時明確分布式電源與儲能裝置,在配電網中的最合適配置容量以及接入位置,保證可再生能源可以順利接入。分布式電源可以花費更少投資成本,同時電網網損相對較低,系統電壓穩定性可以保障[1]。(2)供電安全標準,逐漸朝著精細化與量化方向發展。為提升配電網規劃設計方案的可操作性,對配電網供電能力做出有效評估。工作人員要對不同因素進行充分考慮與分析,比如,容載比因素、供區類型因素以及網架結構因素等。
配電網產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得到高速發展,市場需求在不斷提升的同時,使得配電網行業出現很多新型產品與新興技術[2]。從目前配電網產業的范圍與數量發展中可以看出,我國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正在不斷完善,能夠跟上配電網發展步伐。在先進技術與需求不斷提升背景下,配電網系統的大電網微電網之間可以實現協調發展,形成供需互動的有效格局。在能源生產中,可以形成并存的多元電力供應體系,比如,集中式發電與分布式能源并存。在能源輸出中,可以將傳統的無源網絡,轉化為功率雙向的流動網絡。為確保規劃設計標準,可以滿足配電網產業發展需求,要結合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完善標準。
我國現有的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大約有一百五十項,各個標準之間會出現重疊與交叉情況。如果從體系布局中可以了解到,二次系統規劃、智能化規劃、技術原則等在整個標準中占據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二次規劃與智能化規劃較為突出。這與配電網規劃設計的重點、核心相符合,可以促進配電網的更好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的供電區域劃分,以及規劃設計計算,存在薄弱情況,此類部分的標準,正處于發展階段中。將更多標準集中在常規電源仿真、短路電流計算等方面中,這會對配電網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從目前我國配電網標準工作中可以看出,結合工作主管部門職責劃分,使得工作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特點。而且會將規劃設計標準分為不同層級,比如,國家標準層級、企業標準層級、地方標準層級以及團體標準層級等。在如今配電網產業快速發展背景下,行政管理部門在這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好相應指導工作,專業技術委員會工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確保編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如圖一所示。比如,電力行業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做好大數據領域與云計算領域工作;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委員會、全國電網運行與控制標準化委員會,要負責新能源計入電網領域工作。此外,各個企業以及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屬于自己的標準。通過不同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使得配電網規劃標準體系更加完善。
通常情況下,在配電網規劃設計工作開展中,主要是在一個地區、一個省或者是全國范圍內國民經濟發展基礎上展開的,對配電網在一定時間內的發展速度以及規模等進行測算,掌握在配電網建設以及發展中需要投入的資金。要將上級電源分布、用電負荷發展、分布邊界作為主要條件,從而明確電力用戶接入情況以及配電網網絡建設情況等。制定可行性較強的工作方案,對建設工作以及資金投入作出合理規劃。在實際工作開展中以及框架體系的完善中,要參考相應標準,結合配電網規劃設計相關內容,要對成熟技術標準進行兼顧,遵循系統性原則、邏輯性原則以及開放性原則,這樣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體系框架的完善性與合理性將會得到保障。在框架的第一層次中,通過對相關標準的應用,會將其分為供電區域劃分、接入系統規劃設計、技術經濟評價、主要技術原則等內容[3]。在第二層次中,主要是將大類,劃分為不同小類,對其進行細化與完善。比如,在對主要技術原則的細化中,包含電壓等級選擇、無功補償以及電能質量等,通過細化與完善,使得配電網規劃設計可以達到相應標準,為后續配電網產業更好發展打下基礎。配電網負荷預測最主要包含的是,預測電量需求、預測電力需求等,使得配電網上級電源容量需求提出的合理性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化發展,對于促進我國電力事業更好發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于規劃設計標準化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工作人員要明確配電網規劃設計主要特點,對現有標準內容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完善配電網規劃設計標準,從而滿足人們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