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南陽引丹灌區管理局
人力資源是事業單位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事業單位是社會人才的聚集地,必須要充分發揮人力管理制度的優勢才能激發人才的潛能,讓人才更好的為單位服務,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新經濟時代的導向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必須整合各種類型的社會資源,為社會大眾打造一支具有高效工作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才儲備隊伍,全面提高事業單位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人民群眾對事業單位的信任度。
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新經濟時代的含義。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看,新經濟時代指的是區別于傳統經濟時代的和互聯網經濟相聯系的經濟模式。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信息時代的新經濟模式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數字性,開創了多種類型的經濟渠道,比如生物經濟、數字經濟等;從狹義的角度上來說,新經濟時代指的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的全新經濟形態,它和傳統的經濟形勢相比較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容忍失業率和低通脹率共同存在,讓經濟在長時間之內保持增長的大體態勢。在新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之下,我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相比于以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事業單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設備得到了更新,在人才的招聘和人才培訓上,事業單位著重關注人才的信息化素養,要求人才除了具有基本的工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同時,事業單位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對復合型人才的吸納和考量,人才不僅自身要具有強大的個人素質,還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新經濟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表現出新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必須要適應新經濟時代下的主動要求才能夠推動事業單位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創造多樣化的管理模式,滿足人力資源管理內容多樣化。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需要體現不同的管理需求。除此之外,在新經濟時代下,人力資源管理要注重層次性,解決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中資源堆積的弊端,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事業單位要利用現代化的人力管理手段,加強人力資源的組織,推動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的現代化,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發揮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優效益。
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加以注意和調整。首先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思想認識不到位、陳舊落后,導致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無法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沒有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上投入必要的時間和資源,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存在著難度。新經濟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事業單位如果不能夠順利的轉變陳舊的人力資源思想,就無法提高工作質量,也無法體現出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需求。另外一方面,事業單位人才存在著老齡化的現象,信息時代各種高新技術不斷出現,事業單位的辦公設備和工作技術也在持續更新換代中,但是由于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其工作較為穩定,很多工作人員都是老員工,他們年齡偏大,接受新技術的速度較慢,缺乏必要的信息素養,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也沒有及時開展人員培訓,這些情況都會阻礙事業單位工作效率的提升[1]。除此之外,人員工作積極性欠缺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制度建設困難重重,考核機制也存在著漏洞,升職通道不夠透明公開,很多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得過且過,這種思想導致事業單位整體工作效率較低。
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建設中,推薦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模式,這就體現了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的剛柔并濟,采取兩種不一樣的管理思想滲透到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相對于剛性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柔性化的管理模式主要體現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對于人的管理不能夠僅僅依靠制度和紀律的束縛,還應當注重從情感和思想感化他們。通過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能夠和當前的新經濟背景相協調,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事業單位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的力度,為全體工作人員創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充人性化的管理環境[2]。柔性的管理方式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明確自己在單位中的定位,促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獲得全面的發展,挖掘工作潛能,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思想,在方法上進行創新驅動,在事業單位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模式要推動人才發揮工作的積極性,滿足社會對事業單位服務性的要求。事業單位的工作雖然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創新精神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業單位管理者要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性加強重視,打造良好的內部工作氛圍,一方面能夠為事業單位的工作留住可靠的人才,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整個單位的工作活力。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業單位各方面制度和組織架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調整,很多工作人員還沒有來得及適應新的職業規劃,因此在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中,一方面要讓工作人員和單位共同進步,另外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訓的力度,激發工作人員的潛能。在當前的人才市場,求職方和招聘方存在著雙緊張的情況,那些具有專業技能和特殊能力的人才具有巨大的工作選擇市場,同時也能夠獲取更高的薪資待遇,這種情況下,事業單位的崗位穩定性遭到破壞,人才流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問題,事業單位要采取科學的方法穩定人力資源隊伍,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工作人員產生集體感和歸屬感,讓他們能夠對事業單位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范圍產生認同,只有個人和集體共同成長,才能讓工作人員把自己的利益和單位的發展成果相掛鉤,也能夠利用精神激勵的方法讓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存在,確保人才隊伍的基本穩定[3]。另外一方面,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要加強人才培訓,目前我國很多事業單位已經和社會機構合作,邀請專業的咨詢機構等專業人士來到單位舉辦講座,組織全體員工到場學習,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可以改革績效管理制度和薪資管理制度,把工作人員的綜合學習能力和他們的薪資績效福利待遇掛鉤,提高工作人員對自我學習的重視,改變傳統事業單位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增強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性。要加強人才的考核與評估,在事業單位內部形成自我發展的良性空間,推動事業單位長遠的發展。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采取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人事管理制度的創新。自從2006年之后,我國事業單位就已經在崗位內部設置了人力資源流動機制,這種流動機制能夠貫徹到事業單位人才收入分配和人員招聘制度的方方面面,幫助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實現更好的流通與轉化[4]。作為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要落實人力資源創新改革的精神,把工作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過程當中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比如人才的選拔、人才的考核、獎金的發放、職位的晉升,這些流程方方面面都要加以創新才能夠完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把編制錄用和合同聘用分開,對工作人員進行激勵約束,保障員工的基本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根據工作情況,確定考核績效,讓人員能走也能留,職位能升也能降,更加合理的配置人才,提高工作人員的崗位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更加有激情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內部優化。
綜上所述,新經濟時代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需要加強柔性化管理,建設良好工作氛圍,打造人員流動機制,加強人才培訓,開發人才潛能,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