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林 銅陵學院
數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邏輯的嚴謹學科,在現代數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著數學與其他領域學科的融合,顯示著跨學科的應用價值。在金融學的發展過程中,數學模型總會運用到經濟分析當中,如果說金融學注重對各種金融現象的認識和對金融市場發展規律的把握,那么數學則給金融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和工具,它們進行深度的融合之后,能夠起到更加精準地處理金融數據并分析市場運轉的作用。因此,在市場層面研究金融數學的創新應用具有寶貴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金融數學是一門跨學科性質十分明顯的經濟類學科下屬的新興學科。它十分依賴于現代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多年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受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呈現著金融主體多元化、金融數據量龐大、金融信息變化頻率快等等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使傳統的金融學需要依賴可靠的分析工具從而完成對當代金融市場運轉規律的把握。現代數學為金融學和數學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條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數學應用于金融分析方面開始顯示出獨特的實踐指導價值。隨后,金融數學便邁入了市場預測方面的核心學科行列之中,顯示著數學思維應用于金融領域的價值。
我國的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由于起步較晚,直至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漸與西方現代的資本主義金融市場相對接,走上了金融國際化的道路上,因此,具有許多先天不足的劣勢,現代金融文化歷史積淀的單薄,也導致我國的整體金融市場建設基礎薄弱。雖然我國的金融市場建設機制不斷成熟完善,金融活動更加透明化,市場運轉更加高效,目前,“雙循環”發展戰略的提出,更是我國金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證明,但是,在金融實踐中,卻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積弊與問題。
在國家持續施壓的金融領域違法與犯罪行為控制的作用下,現在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運轉得較為有序,金融違法與犯罪的發生率得到了控制。但是卻仍然存在著監管主體模糊,監管力度弱的問題,致使許多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鉆法律的空子,走非法的經營捷徑,利用金融市場的漏洞或薄弱之處來謀取自身的個體利益,既沒有基本的市場經營道德,也缺乏對金融法律法規的尊重。
從根本上來說,這反映的是我國金融市場活力不足、秩序混亂、監管不力等方面的問題。謀取個體利益是任何人的本能,在大量乃至巨額的經濟利潤的吸引下,必然會有人冒著觸犯法律的風險來渾水摸魚。如今,我國的金融市場秩序監管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金融市場創新活力欠缺,監管工作無法深入到各個金融活動的具體開展中去,缺乏應有的監管效果,使得我國的金融市場存在許多惡性投資行為,也存在大量已曝光和潛在的財務舞弊行為,都阻礙著金融市場平衡性的維持,阻礙著可持續運轉的金融市場格局的形成。
金融數學理論的實踐應用離不開基礎的數據收集工作,只有依靠大量的金融數據,數學模型的建立才能夠更加有血有肉,金融數據的數學分析也才能夠起到市場預測的效能。為此,需要對金融市場的金融數據進行統一的收集,利用銀行、金融機構等的金融業務數據,組建金融分析數據庫,從宏觀上把控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對金融市場進行更加精準的預測。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建模,將大數據分析技術與金融數學結合起來,把握市場脈絡,突破金融市場發展瓶頸。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僅給金融數學帶來了很高的學科起點,也深入到金融行業的具體業務之中,使金融業務實現了電子化信息處理,這就給金融領域的具體業務和金融數學學科的融合提供了便捷的基礎條件。金融數學在具體金融業務的處理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金融業務的用戶反饋滿意度,這需要金融機構站在理論的高度上進行金融業務辦公的信息化管理,把金融數學的數據處理手段運用到業務的優化上。
針對我國金融市場活力不足、監管不力、秩序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創新應用金融數學,就需要引入其核心的數學建模分析和預測方法,把金融數學學科的整體邏輯移植到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上來。為此,一是要針對不同金融行業,對數學模型運用的需求點進行分析,例如對保險行業來說,可以在客戶對具體險種的滿意度方面進行數學建模分析,從而指導保險業務的開展;對證券和股票行業來說,則可以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市場行情走向,降低投資失誤現象的發生概率,等等。
二是在我國進行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方面,要發揮金融數學的數學建模的作用,基于大型的金融市場數據庫進行精準的數學建模,對金融風險和經濟危機進行建模預測,提前防控整體金融市場的崩盤風險,預先調控金融市場以規避風險,從而為我國金融政策的推行提供可靠的理論保障。
比起傳統的金融學來說,金融數學更加側重于對各種數學工具與數學模型的應用;比起數學學科來說,金融數學則把落腳點放在“金融”上,其學科理論發展的方向不是對純粹的數學專業前沿理論的研究,而是對數學前沿理論與金融學的融合應用,與當前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和前景息息相關,必須要在金融實踐中探索創新應用金融數學理論的方式,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領域的永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