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堇 東南大學
博多集團是一家集原物料生產提供、餐飲連鎖經營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旗下包含杭州奇異鳥飲品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博多工貿有限公司等。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浙江杭州,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員工達到2萬多人,為國內60%的奶茶市場提供原物料。
公司主要產品為茶飲和餐飲。茶飲包括:蜜菓、奶茶博士、甘茶度、張阿姨奶茶、黑瀧太郎、黑玉等。餐飲包括:十秒到過橋米線、重慶小面、九龍巴士茶餐廳。
開店成本和技術門檻低,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一杯茶飲80%為水,20%為特調原料,普通人經過一個月甚至2-3周的培訓就能基本掌握茶飲制作的方法。從最早的街客、茶風暴,到CoCo、一點點。這些年來,茶飲行業不斷擴張,各品牌在價格、廣告、產品質量等方面激烈對抗。
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植脂末、果醬、木薯淀粉的價格是影響茶飲行業利潤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原料價格較高,能滿足生產所需的優質原料少,這限制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尋求海外市場的優質低價原料順理成章。
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有多種方式:海外設廠,生產本地化;出口;并購國外企業;授權經銷。博多集團采取的是本國中心戰略,進行原料出口和海外設廠,其在美國、泰國等開設了門店,產品以茶飲餐飲產品為主、含少量本土化產品,據當地加盟商和管理人員回應,當地經營情況良好,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茶飲市場需求旺盛。
相對而言,日、韓對食品類產品的出口檢查最為嚴格,例如,對日本出口食品時,除遵守具體商品配額、關稅配額等規定外,還應在產品到達日本港口7天前,向其衛生部提交說明書。通關前,日本厚生省檢疫所會按照說明書對食品成分和添加物等進行審查,必要時還會做精密化驗,不合規的產品將被退回。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多需改進的:1.標準程度偏低。污染物限量、農藥殘留限量、食品添加劑限量超過國際安全標準。2.標準不規范。許多中國食品包裝上印的“有機、純天然、無公害”字樣只是商家宣傳的噱頭。這讓中國食品企業在出口時吃了啞巴虧。
企業開展海外業務時,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需要掌握生產流程、熟悉業務、精通外語、了解當地文化的綜合性人才。若企業要內部培養這樣的人員,成本高、耗時長;若直接招聘,則如大海撈針般低效。同時,基層招工也面臨困境,低薪難以找到合適的人員,但高薪會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薪酬待遇相對較低和員工素質不高,導致員工穩定性較差,較高的員工流動性又拉高了人員招聘、培訓成本,同時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也大打折扣。
替代品威脅理論提到,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對對手的競爭壓力就越強。作為新興的創意性茶飲餐飲企業,博多的海外業務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在海外進行的投資規模尚小、門店密度低,目前其品牌知名度有限。很多海外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星巴克、可口可樂等大品牌的產品。
博多集團巨大的生產體量造就了它在行業中的相對優勢,它巨大的一次性進口訂單能為上游供應商帶來龐大利潤,從而使雙方合作更容易達成。這種體量優勢也體現在與下游購買者交易時的高定價能力上。高收入和低成本帶來的高利潤促進博多成長,企業規模的擴大又讓這種優勢愈發明顯,產生良性循環。同時,企業的生產彈性也因此增加,企業可以通過短期內增加產量、壓低產品的行業利潤,從而形成一定的進入壁壘、使自身長期利潤達到最大。
生產技術部門嚴把質量關、做好品控。不斷更新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用核心技術形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學習進口國的食品進口安全標準,掌握國際食品貿易的游戲規則,并運用規則保護自己。
通過績效評估對員工的貢獻做一個清晰的衡量,據以制定有效的管理標準與培養方案。借鑒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模型,在充分了解當地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比如,在外派員工時,公司可以適當增加其薪酬構成:獎金、海外任職津貼,還可以配置關于當地基礎設施和勞資關系等方面知識培訓,從而幫外派人員順利開展工作。
新興市場中,體量是形成品牌和歡迎度的先決條件。博多集團應抓緊實行品牌戰略,專注茶飲行業,在海外市場加大投資力度,憑借自身高質量產品建立先入者優勢。同時,依據波士頓矩陣,根據相對市場份額預判發展前景良好和明顯薄弱的產品品類,合理安排產品組合,將資源更有效地投入生產中。
研究表明,聯盟越來越成為國際化戰略的新模式。博多可以與海外原料商簽訂合同,進口優質低價原料或就地設廠生產并銷售,同時,也出口設備和二次原料給對方,雙向供應鏈確保長期穩定的合作聯盟關系。東道國企業熟悉當地民俗,能幫助外來企業獲得豐富的市場資源、廉價勞動力,同地方政府的開展公共關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