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莉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是學習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并且還要求在時代不斷發展下學生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所以新媒體的出現給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會,在與互聯網的結合下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效率,為政治思想工作帶來重要的影響,對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也具有推動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創建互聯網+視域的黨建工作平臺,不斷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水平。
在“互聯網+”視域的工作背景下,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環境會變得更開放。對于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主要是應用性和實踐性,所以更應該與外界聯系,學習最新的知識。互聯網具有跨越時空和地區的特點,其一,開放性的環境下對高職院校有了新的挑戰,互聯網上的信息多種多樣,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沖擊,一些不良信息還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院校更要不斷吸收外界的新知識和文化。其二,高職院校可以與世界聯系在一起,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多關注社會和世界,具備比較先進的觀念。在學校的課外和課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視域的思想和方法,促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進步。
信息技術的進步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的黨建工作帶來了更多新的學習和宣傳方法,也為學生的黨建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還能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時效性。通過以下方法,如微信、QQ、微博,或者制作校園網頁等進行黨建學習。利用網絡技術,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也可以在大量數據下快速審核找出可用的信息,實現智能化處理。這種多樣的黨建工作方式,對傳統黨建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了彌補,拓寬了黨建工作的開展渠道。在對學生進行黨建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一些積極向上的信息,可以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引導。
現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并非全部來源于普通高考,也有一部分是來源于春考單招或者提前招生,致使學生們素質文化水平并不處于同一水平,大部分學生素質較低,對于黨建的理論知識認識不足,因此,他們的入黨動機更多的是存有“隨波逐流”“功利性”“模糊化”等思想,以至于讓他們在學習黨課的過程中對學習目標認識不清,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1]。受挫能力低、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個性化差異大等是高院學生的普遍現象,在學習黨課過程中表現出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對黨的認知也不夠充分等現象。這些學生在參與黨建活動的過程中,無法對黨建活動開展的目的進行深入的理解,在參與活動時態度比較散漫,難以做出真正的改變。
當前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社會,高校作為學生踏入社會的轉乘站,相當于一個小型社會。在經濟全球化作用下,社會在不斷轉型,國際交流在不斷加深,西方文化也日益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都為高職院校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打下了基礎。使得很多學生在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之前就已經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與傳統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追求的是生活多元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黨課的時候容易產生價值混淆,從而忘記初心。經調查發現,學生黨員中有極少一部分人表示認可西方文化觀念,甚至追求西方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于對西方經濟發展不了解。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黨課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院校學生需要以及黨課建設需要,高職院校的黨建教育急需不斷創新。
當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開展黨課教育時都沿襲傳統,采用課堂面授的方式,高職院校亦是如此。但是高職院校在開展黨課教育時存有開展形式單一、內容缺乏系統性、授課內容太枯燥、不重視黨員后續教育和發展、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等現象,使得高職院校對學生黨課認識不充分,以至于開展效果不顯著。而且據調查表明,學生黨員中有半數以上不喜歡課堂面授的教課方式。課堂面授雖然整個過程看起來嚴謹有序,但是卻往往忽略培訓效果。與專業文化課相比,黨課更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進行相應知識學習的同時,還存在“信不信”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接觸的文化元素也是多種多樣,呈現多元化狀態。在黨課教育開展過程中,學生能否接受黨的理論知識,黨的理論知識能否從多元化環境下脫穎而出,并順利成為學生們的核心價值觀等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內容。
互聯網+時代對于學生的黨建工作而言,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關于學生們的黨建工作的整體發展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三個方面著手。
在高職院校中的負責學生黨建工作的負責人,一定要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一定要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推進一下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相結合,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能夠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需要,在高職院校中,一定要應用信息化技術,運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推薦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十分的重要。將互聯網這個新型的技術靈活的運用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之中,讓學生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傳答黨的指示,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創新和引領高職院校的學生們形成一個社會主義意識到形態,從而進一步的可以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提高。高職院校在進行“互聯網+”平臺建設的過程中,要將線上線下的活動進行緊密聯合,在線上要優化信息的篩選,實現數據的共享,線下要開展實踐活動。
隨著信息化、物聯化、數字化校園的不斷建設和發展,一個新型的高職院校正在不斷的形成。通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每個部門的管理系統已經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變成了一個整體,非常便于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我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各種網站平臺,創建一個現代的,并且是信息化的黨建服務的平臺[2]。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豐富一下黨建工作的工作形式,而且還能拓展一下黨的宣傳的方法。現在的大學生們大都是喜歡新形式,而學生黨建工作網站的建立能夠滿足當地大學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學生黨建工作網站的建設,可以積極的采納學生群體的意見,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參與到網站設計工作中。要優化網站的應用形式,完善網站的功能。
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者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和發現更多合格的黨員,這樣可以為我國的黨的工作注入一批新鮮的血液,利用互聯網可以能夠挖掘更多受教育者的潛力。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平臺接受大學生的入黨申請,然后在網上進行民主的評議,運用更多信息化的方式來開展一下黨建工作。而且還可以通過制作一些微視頻、微課之類的東西,寫一些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事例,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發布,這樣能夠積極的調動學生們更多的熱情。我們要讓學生們成為黨建工作的主體,更有利于管好“互聯網+”這個平臺,從而促進高職院校中學生的黨建工作。對于優秀黨員的選擇來說,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多種考核,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學習成績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更加的真實。要選擇一些優秀的黨員學生參與到“互聯網+”平臺的管理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對積極入黨分子進行深入的挖掘。
綜上所述,大學生黨建工作是國家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具有維護學校和諧和穩定的重要作用,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中,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更應該不斷創新。黨建工作者也要更新觀念,接受新知識和理念,認真工作,不斷完善黨建工作制度,讓互聯網更好的為學生黨建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