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韋 開灤股份呂家坨礦業分公司工會
弘揚工匠精神之所以會引起廣大勞動者強烈共鳴,是因為工匠精神是對勞動創造的最大尊重,是對工人階級的最高褒獎。在廣大職工中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孕育一批高素質的“工匠”就是工會的責任。為此,工會要將培育“工匠精神”融入職工思想教育、素質提升、技能傳承的各個方面,為企業涌現出更多的“工匠”搭橋鋪路。
當前社會和企業“工匠精神”逐漸消失,具體表現為:一是工作得過且過,工作標準不高,做事馬馬虎虎,敷衍潦草,應付差事,差不多,甚至沒有標準,“蜻蜓過而不點水”。對自己的工作,浮皮潦草;對服務對象,應付了事;對上級檢查,瞞天過海。這類人善于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二是追求捷徑,看重眼前利益,有的個人甚至企業投機取巧耍小聰明,希望一夜暴富、一舉成名。甚至為了牟利不擇手段,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工匠精神的傳承、培育和弘揚。三是過于追求速度,放棄工匠精神的培養。工匠精神是需要精雕細琢,一點一點積累的,現在企業和職工考核最主要的是工時,計件發工資,驗收完成的工件卻很隨意,公司考核單位更是要求數量,從未對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精度”和“速度”體現出了不同企業的發展理念和工作環境。過于追求速度,遏制了“工匠精神”的傳承。
當前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企業和個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企業追求“速度”,個人追求“金錢”,忽略了對產品的打磨,沒有了企業精神,個人也放棄了追求。而“工匠精神”是職工對自己的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內涵不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應該是對產品千百次雕琢的完美,是追求卓越的心境,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操守,是對工作的執著,是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因此“工匠精神”正是當今社會、企業、個人所最需要的。企業需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更需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只有德藝雙馨、德才兼備的人才,依靠高超的操作技能、嚴謹的工作態度、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才能成為技能高手、企業的人才。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傳承不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形成細致、認真、專業、負責的工作態度,使職工產生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會要充分發揮優勢和作用,開展“大工匠”評比和宣傳,開展工匠精神主題教育,通過各崗位“工匠”與職工座談交流等方式,培育廣大職工的“匠心”,使工匠精神扎根到最基層,使廣大職工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大力弘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引導職工將團結誠信,追求卓越的職業素養成為職業追求,使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職工認可的價值取向。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要通過價值激勵,營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講好“工匠”故事,開展“呂礦正能量”短視頻宣傳活動,依托線上線下媒體,開展“工匠”成長故事展,讓工匠精神“形象不抽象”,立體化、多角度的展示“工匠”的風采,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開展“呂礦最美礦工”評比,把“聚光燈”投向最基層、最勞累的崗位,讓一線職工唱主角、當明星,用“工匠”的成長事跡傳遞勞動美麗、勞動光榮的理念。讓“工匠精神”真正地深入人心。同時,要切實提高“工匠”收入,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保證“工匠”能夠充分享受自己勞動帶來的成果,無須為生活煩憂。提高“工匠”的政治待遇,構建合理有效人才評價機制和獎勵制度,大力評選杰出技能人才。
對于煤礦來說,沒有一流的工匠,就缺少了核心競爭力,對于煤礦的安全生產更是沒有保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安全生產過程之中,體現在安全技能的傳承上。因此,工會更要把提升職工素質和技能作為工匠精神的切入點,發揮高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開展技術比武活動,技術比武是提高職工技能的重要措施,通過持續的技術比武活動,可以不斷的提高職工隊伍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在比武的設計上不求廣,而從細節上引導職工施展才華,讓職工在比武中大展身手。打造“互聯網+”學習途徑,利用現有的闖關答題模式,調動職工理論學習的熱情,同時開發答卷模式,進一步豐富理論學習內容。開展大師講課、師徒結對、技術狀元公開課等活動,讓更多的“手藝”“絕活”得到繼承和弘揚。將工匠精神融入群眾性創新活動中來,引導職工立足崗位,從細微處著手,開展發明創造,研發推廣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讓普通職工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