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紀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舉措步步深入,為正風反腐、管黨治黨注入了強大動力和勃勃生機。國有企業必須跟上國家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步伐,才能不斷開創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新局面。為此,國有企業黨委、紀委要堅持立足企業實際,從監察體制、審計體制、紀檢體制、巡察體制四個方面入手,對國有企業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努力構建企業“大監督”格局。
(一)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點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要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這些重要部署和重要論斷,是國有企業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原則。在探索和實踐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們要把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作為出發點和檢驗成效的根本標準,不論是在組織形式、職能定位,還是在整合資源力量、強化措施手段上,都致力于推動黨統一領導更加具體化、系統化。
(二)以黨章等政策法規為立足點。黨章在第二章黨的組織制度、第八章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中,分別對建立巡察制度、派駐紀檢組作出了明確規定;《憲法》《國家監察法》都把“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為重要的立法精神;河北省政府就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提出“要加強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組織領導,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建立總審計師制度,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向企業黨組織、董事會負責和定期報告工作機制”。這些精神和要求,為我們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法規支撐。
(三)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改革歸根結底在于解決突出問題,在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過程中,要始終把解決問題、立行立改作為一條基本原則。就企業內部而言,雖然有紀檢、審計、監察等專責力量,但由于分別隸屬黨委、董事會、經理層領導,發揮監督合力效果不明顯;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還有待于加強。為此,劍指問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一)成立企業監督委員會,深化企業監察審計體制改革。在保留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體系的前提下,成立企業監督委員會,領導企業監督工作,指導協調審計日常工作;設立監察專員辦公室,實現監察審計統一管理,一體化運作。
(二)實施派駐紀檢監察組,深化派駐監督。依據企業實際,以強化紀律建設為目標,探索設立由企業集團公司級紀檢監察機構直接管理的紀檢監察組,作為集團公司級紀檢監察機構向所屬單位的派出機構,獨立行使執紀審查職能。執紀審查業務均對集團公司負責,集團公司紀委負責對派駐紀檢監察組人員的日常管理和業務考核,切實體現出“派”的權威,“駐”的優勢。
(三)建立企業黨委巡察機構,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成立企業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對企業黨委負責。在機構設置中,成立由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任組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其日常辦事機構。
(一)黨的建設進一步強化。成立企業黨委直接領導下的監督委員會,既從政治上強化黨的領導,也從組織上加強黨的建設,還從業務上提升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的生動體現和深刻實踐。成立派駐紀檢監察組,通過持續加大執紀審查力度,強化警示震懾,進一步嚴明黨的紀律。成立企業黨委巡察機構,堅持把巡察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按照“政治+業務”的模式開展巡察工作,深入查糾“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黨的建設弱化、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等管黨治黨問題,不論是從體制上還是從實踐中,都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監督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領導體制進一步理順。成立企業監督委員會,不僅強化企業黨委對紀檢、審計工作的領導,而且還能提升監督工作的政治站位,促進相關單位和部門不僅僅要把監督作為一般業務工作,也要從思想上行動上將其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特別是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擔任監督委員會主任,從體制上直接加強對企業監督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讓監督成效更加明顯。
(三)監督力量進一步有效整合。從整體上來講,企業監督委員會與黨委巡察辦、派駐紀檢監察組等機構協調配合,優化整合監督力量,實現監督重點領域全覆蓋,監督的領域進一步拓寬,監督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從微觀上來看,通過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僅從體制機制上真正形成監督的合力,而且監督的手段、方式、深度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與拓展,實現深度融合。一方面,紀檢監察充分利用內部審計途徑發現違規違紀線索,而且可以直接協調內部審計根據工作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積極參與違規違紀案件查辦;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可以依托紀檢監察的力量,通過問責等手段,提升審計建議落實的權威性,促進全面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