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淦林 興化市戴窯中心衛生院
21世紀以來,國家一直重視基層醫療的發展,為加強基層醫療的建設,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蘇衛基層〔2019〕4號),建立了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毛慶也曾說:公立基層醫院要做到“兜得住、接得穩、包得緊”,國家在重視全面建設基層醫療體系的同時,也需要基層醫院自身的不斷革新,業財融合作為新的管理理念被用于到多數單位、企業等。為了提高基層醫院管理效率,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城鄉居民看病就醫的可及性和獲得感,也應該積極進行業財融合,這是醫院財務管理的有效轉型,有利于實現基層醫院管理精細化、全面化,立足于為基層醫院的長遠發展作打算,也為我國醫療系統的完善起到重大的作用。
貫徹落實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戰略,保證我國醫療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醫院要盡快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推動醫院的管理轉型與變革,建立高效、科學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尤其是基層醫院更要積極發展,實現業財融合的發展模式。一是業財融合運用于基層醫院中有利于提高基層醫院的財務管理能力,實現財務管理創新化,對醫院各個部門的業務進行全局監測。通過轉變財務人員思維方式,對業務活動進行一定了解,做到事前有效預測、事中持續監測,事后核算審計,統籌業務全過程,對中間任何一環發現的問題都能夠及時解決,充分發揮財務管理部門職責,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二是有利于醫院對未知風險進行防范。基層醫院新技術、新業務的不斷創新和開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的到來,都在不斷增加醫院的經營風險,為了防范這類風險,實行業財融合有利于公立基層醫院對風險進行實時把控,有利于醫院能夠有效防范風險。同時業財融合的實現能夠很好地實現信息一體化建設,利用信息化建設能夠很好的實現風險把控。三是公立基層醫院業財融合的實現,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醫院醫療服務的質量,解決基層人民看病等一系列問題,這是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為醫療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公立基層醫院業財融合意識淡薄,一方面是基層醫院領導對財務管理方面的輕視,有的認為那是大醫院管理的模式,對于基層實際意義不大;有的認為基層醫院便于管理,按照舊的管理方式更加有利于發展,這是對業財融合的理念缺乏深入了解,沒有深刻理解業財融合理念。財務按照舊的理念進行財務管理,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也就無法落實業財融合,實現財務管理的轉型。另一方面基層醫院全體人員意識不到位,即各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意識薄弱,他們之間不相融合,獨立設置,各部門獨立運營,導致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到位,部門之間缺乏團結協作的共同的奮斗目標,信息決策不科學,無法做到真正的業財融合。
基層醫院缺乏專業的業財融合人才,首先基層醫院的財務人員,都是早期進入醫院的,人員文化水平普遍低、專業技術能力不足。對新改革、新政策也不能夠及時把握,學習能動性不足,而且學習積極性低。同時醫院對員工的培訓力度不足,沒有定時進行培訓,對全體人員的培訓沒有做到精準細化、常態化、科學高效;即使偶爾培訓雙方也都不夠重視,員工只是聽聽,培訓人員也沒有邀請專業的培訓人員進行培訓,使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再者是基層醫院一般都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醫院,沒有吸引專業人才就業的條件及激勵機制,導致專業人才的缺乏、流失,醫院整體的人才隊伍就無法強大,不利于業財融合的實施,也影響了基層醫院的財務管理轉型。
首先基層醫院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層醫院的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溝通不到位,醫院的實際業務量也無法確定,財務方面的資金核算與實際業務量往往不符,導致計算結果不正確,缺乏真實性、科學性。其次沒有把全面的預算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各個部門之間架構不合理,致使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明晰,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無法保證基層醫院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展開。同時也沒有設立專門的業財融合部門,沒有借鑒標桿醫院的管理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其次是沒有設立監督機制,無法對各個部門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各個部門之間也不能夠相互監督,各項工作內容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最后是基層醫院預算管理不到位,導致績效考核不到位,沒有做到獎懲分明,員工工作積極性就無法有效調動起來,不能及時發現運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基層醫院的整體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業財融合制度的實施。
基層醫院信息化技術水平不到位,一是基層醫院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建立全面的信息化建設系統,使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得不到及時溝通,信息數據無法實現共享,不利于基層醫院各項決策的實施。同時缺乏和外界的聯系,沒有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醫院的信息技術手段,沒有根據自身發展取長補短,不善于學習優秀經營,使信息化技術水平得不到提高。二是基層醫院的經費緊缺,多數基層醫院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存在資金的挪用情況,造成資金信息的不對稱,再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出現投資不足、資金不到位等情況。同時政府旨在提高基層的醫療服務水平,而基層醫院受規模、地域的限制,使政府對信息化建設考慮不周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的缺失。
加強公立基層醫院業財融合的意識,一方面加強基層醫院領導自身對財務管理方面的重視,對業財融合的理念進行全面深入了解。積極進行理念的宣傳,鼓勵全體人員全面的了解。同時加強對員工業財融合知識的培訓,進行全面的學習,實現全面參與的目標[1]。另一方面加強基層醫院各個部門的意識,即加強各財務部門的融合,積極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各個部門要主動了解、掌握財務部門的信息,以便于部門工作的規劃和實施。同時財務部門要及時把握其他部門的信息,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業財融合。只有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才能夠保證業財融合的有效實施。
基層醫院培養專業的人才,首先對基層醫院的員工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進業財融合。同時對新改革、新政策及時學習、把握,提高基層醫院管理水平。其次是政府加大對基層醫院的扶持,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醫院,積極引進人才,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制定人才引進制度,鼓勵優秀人才到基層就業。比如對優秀人才經濟上的補貼,住房安置方面的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優秀人才的就業,專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更加有利于基層醫院的全面發展,加快基層醫院的財務管理轉型,真正實現業財融合。最后是基層醫院可以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實現人才管理多元化。例如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從其他部門進行選拔培養,能夠把其他部門的工作經驗、能力和財務管理相結合,也能夠發揮每個人的長處[2]。有利于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實現基層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基層醫院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保障醫院各個部門的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首先基層醫院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各個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使各個部門之間架構合理,分工明確,做到權責明晰,合理配置資源,保證基層醫院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展開。其次可以借鑒國內外先進醫院的管理模式,例如目前使用最多的業財組織架構有四種,其中效果最明顯的是成立專門的業財組織機構,也就是把業財融合成立專門的部門,由專業的人才進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建立監督機制,對各個部門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同時各個部門之間可以相互監督,使各項工作內容科學有序。最后是基層醫院建立全面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做到獎懲分明,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更加有利于業財融合制度的實施。
基層醫療水平起到基礎的保障作用,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加強基層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需要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一是提高基層醫院對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重視,建立全面的信息化建設系統,做到各個部門的信息及時和財務部門相關聯,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溝通,這能夠有效推進業財融合工作的實施的保障。二是基層醫院應合理配置醫院經費,做到專款專用,為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一定的資金[3]。同時地方政府加大對基層醫院的投資,為基層醫院建設完整的信息化系統,建立全面的醫療服務體系。也保證了信息、資源的有效溝通,各部門之間及時掌握信息,積極配合,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為基層醫院的業財融合提供了基礎保障。三是醫院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信息[4]例如ERP信息技術,把醫院的各個系統進行連接、整合,實現數據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加強信息之間的有效溝通,起到互相學習、互相監督的作用,有利于業財融合工作的實施。以廣西某基層醫院為例,改變醫院傳統的財務方式,為了適應如今的醫院發展趨勢,對于財務部門、管理層、臨床等財務的管理要全面進行,迫切需要業財融合。該醫院通過業財融合提升了資產利用效率,發揮資產效能,實現醫院精準化成本控制。從現有數據通道推薦醫院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逐步建立覆蓋全院的信息化平臺系統,有利于各部門積極有效的溝通,為醫院的各個部門提供了平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業財融合。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對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強化,尤其是基層醫院的服務醫療體系,關乎基層人民的健康保障問題,更需要不斷完善、優化,對基層醫院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由于基層醫院本身的薄弱性,加上地區的影響,在改革發展中備受關注,改革發展之路異常艱辛。要實現基層醫院的長遠發展戰略,需要國家對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扶持、需要醫療工作者的奉獻、更需要基層醫院自身有效管理,而業財融合是關鍵,是實現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手段。基層醫院積極實施業財融合戰略,有利于提高基層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實現基層醫院可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