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秋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產業集群對于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可起到深遠的影響,而區域經濟的發展對于任何國家的經濟研究來說都屬于熱點話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可以預見產業集群將成為必然發展趨勢,那么就應當更加深入地探討產業集群視域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戰略都有哪些,并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提出實踐途徑。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產業集群的優勢來解決當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產能過剩、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并改善當下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區域間貧富差距大、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為整體國家經濟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本質上是促進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可以取得更好的平衡。區域經濟在整體國民經濟的框架之下,以整體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前提,尋求各區域間的發展可以保持相對平衡,兩個區域間的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都不應當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在發展過程中,區域要以可持續性和共同發展為發展目標,而不是進一步擴大經濟差距。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為一種新型發展戰略,其研究階段仍處于早期,因此對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準確定義仍要取得更進一步的研究。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特征可體現在產業結構、資源配置、要素流動等多個方面。首先,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強調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各生產要素的分配將滿足各部門的生產需要且不會造成資產浪費,而生產部門和要素之間的配合也要保持協調。其次,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強調過程的動態性,區域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可持續性,因此協調發展過程也不能局限在某一階段,應在各個發展階段都可以實現動態的協調。再次,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強調發展的相對性。為量化發展結果,在衡量發展成效時都會制定相應的發展指標,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并不意味著各區域的發展指標完全相同,而是在保持相對性的基礎上使得發展指標更切合實際情況。最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強調發展性,即在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應不斷優化升級。
產業集群雖然發展時間較短,還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產業模式,但其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卻十分引人矚目。產業集群使得產業鏈上的各類型企業在同一區域實現真正的聯合,因此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上升。在塑造區域產業競爭力時,產業鏈的完整性十分必要,而利用產業集群的群聚效應,區域內所建立的產業鏈一般較為完整,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可以快速獲得自己所需的資源。因此,產業集群可以極大地提升某一區域的競爭力,利于區域間協調發展的形成。
以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區域間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較大是國家主要面臨的難題。東南區域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都要遠超于東北部不發達地區,因此急需產業集群來縮短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產業集群可以推動區域間分工的細化,即便是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也存在適宜其發展的生產要素稟賦,產業集群就是放大區域的發展優勢,利用行業分工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穩固本區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產業集群對于區域建立自身的創新系統有著極大的幫助,以創新力為動力來促進區域實現經濟增長。在沒有形成產業集群前,想要進行創新就需要企業自己投入研發資金,這就導致只有大型企業才具備基本的科研創新能力。且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聯系不夠緊密,即便產生了科研成果,也無法在短期內與企業實現合作將成果變為現金流,極大地抑制了研發熱情。而在形成產業集群后,本區域內的行業信息和生產技術知識被快速整合在一起,可以吸引數量規模較大的企業、機構、科研單位加入產業集群體系,企業間相互學習,互相提供科研資料,整個區域的創新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產業集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企業的活力。從競爭的角度看,產業集群可以促進企業的良性競爭,在同一產業集群體系內,同類企業都聚集在一起,競爭公開透明且壓力較大,可以較快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而從合作的角度看,集群內企業和機構可以聯系到的合作伙伴數量更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合作機會,企業活力自然可以得到極大的增長。
產業集群更利于企業在分工中找準自身的定位,并企業自身的專業程度。在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中,無論企業的發展規模是大還是小,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部門,從事產業鏈中所有環節的生產和經營,沒有專門發展某一方面的業務。但在產業集群體系下,聚集起來的企業和機構很多,每一家企業都可以按照自身的發展特色和發展優勢選擇適宜的分工,企業生產的精細程度必然會有極大的提升。在分工過程中,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而不是將業務分散在全部產品或流程中。
品牌代表著區域的影響和對自身優勢的定位,產業集群的存在會促進區域品牌的快速建立。首先,產業集群可以提升集群內企業的信譽。集群內部企業對彼此的信任度要更強,發展地緣關系較為順利,如果某一企業不想遵守行業規則,或者想通過造假和欺詐來獲取利益,那么它被剔除在集群范圍外后就將蒙受更大的損失。其次,產業集群的規模可以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品牌是由單個企業建立還是由整個集群建立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擁有更大規模的產業集群更易于得到外界的認可,樹立品牌形象的成本更低。因此,產業集群更利于區域品牌的建立。
政府在扶持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同時,既要履行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責,也要尊重市場規律,順應區域的發展特色。在促進產業集群視域下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時,政府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政府要充分了解區域的發展優勢,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該區域適合發展農業,那么政府應當鼓勵農產品產業鏈上的企業和機構形成產業集群,擴大本區域的競爭優勢。同時,政府也要關注到各個階段本區域的發展特點。如區域內的生產更依賴勞動密集型產品,政府就應當注重產業集群對于勞動力的吸引力,等技術革新由勞動密集型轉為技術密集型后,政府則要加大高端技術人才的招引力度。
其二,政府應當完善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建設硬環境時,政府應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滿足集群發展的必備設施條件。在建設軟環境時,政府應當給予產業集群更優惠的財政政策,鼓勵其在本區域內發展。同時,政府作為宏觀調控者,還可以建設更好的集群人文環境,為集群內企業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競爭氛圍。
想要通過產業集群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就要積極加強企業和機構間的協作。協作是落實分工的根本途徑,而在形成產業集群時不僅要實現本集群內分工的細化,也要實現區域間分工的細化,這也就要求區域內部和區域之間的交流協作機制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企業間應該構建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機制,現在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借助信息平臺企業想要互換信息就可以便捷許多。在協作的過程中,企業也可以幫助區域捏的資源實現快速優化,促進區域間的平衡發展。
想要實現產業集群視域下的區域協同發展,構建配套的產業集群機制也是重中之重。產業集群效應不僅僅會覆蓋到企業,也會覆蓋教學機構、科研機構和服務機構等等,為了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就應該構建可以涵蓋上述所有部門的機制服務于產業集群發展。在同一區域內可能會形成多個產業集群,產業間溝通和協作對于區域發展來說同樣重要。而不同的產業集群可以適配于同一套配套產業集群機制,這也就為產業間的協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會。
想要實現產業集群視域下的區域協同發展,還扶持龍頭企業的壯大和發展。雖然產業集群強調的是協作而區域經濟強調的協調,但關鍵性企業所能發揮的力量對于產業集群的形成仍存在著很大的影響。這是由于在龍頭企業找準自身的定位后,就會形成一批與其配套建成的其他企業。且在產業集群發展的初期,龍頭企業的經濟活動可以推動分工的落實,而龍頭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也非常利于產業集群的成長。但需要注意的是,龍頭企業不應當成為壟斷企業,壟斷是不利于行業發展的,會大大擠壓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
隨著全球經濟形式趨于兩極化,一些大型的跨國企業利用自身財力優勢對眾多中小企業進行吞并重組以此擴充企業體量,加強本體企業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以及主導地位。而一些小規模的新興企業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在全球經濟中尋求到一襲立身之所。而各企業為了完成經濟目標,對自然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迫使資源利用率不斷下降。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資源再利用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并開始推崇和宣揚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即“循環經濟”。通過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把生產過程變為“生產-資源-廢料-再生資源”的往復模式,將物質與能量進行閉環使用。促進產業集群推動企業利用重復流轉,減低能耗,污染零排放的形式,實現集群經濟效率最大化,促進資源的可利用率,從而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進一步解決產業集群間可能發生的資源以及環境矛盾,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生產、企業與企業協作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幫助產業集群更加持久地發展下去。
由于經濟發展造成的全球變暖、生態鏈被破壞、環境惡化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日常生活,同時也給未來帶去了不可估量的弊病,而發展“循環經濟”儼然已經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想發展循環經濟下的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盡快推進全球低碳經濟的建設,從企業生產經營著手。通過改變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習慣開始,例如減少企業生產中的污水以及有害氣體排放,降低制作不可重復利用的產品原料,使用環保生產資源等,促進企業與生態的和平共處。同時,為了提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還要利用產業集群內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關系,加強集群的競爭力,在技術上增加交流共享,提高各家企業的應對能力和實踐能力,可以集結各家優勢對資源進行整合、共享、再利用,以此降低整個集群的環境處理成本,對提升整體區域經濟十分有益。
總而言之,產業集群視域下的區域協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只要充分利用產業集群的優勢,就可以增強本區域的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優化整體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但也應當注意產業集群發展也要建立在本區域的實際情況上,不能為了產業發展而忽視對環境的破壞,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為了健康和可持續,而不是僅僅為了經濟收益。相信在政府和集群內所有企業、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區域經濟的發展一定可以實現品牌化、健康化,區域間的協同發展一定會實現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