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文 山東廣播電視臺
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有了新的變化,更加青睞于新媒體而逐漸冷落傳統媒體。相比于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受眾更愿意通過移動端如各類新聞APP、社交APP、音視頻APP 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面對這樣的現狀,不少傳統的主流媒體也在紛紛打造自己的新聞聚合平臺,如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號、頭條號、企鵝號等,同時推出自己的APP 平臺。作為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從業人員尤其是新媒體編輯,就要轉變理念,完成新時期的轉型。這種轉變主要是從兩方面來實現,一方面是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就是職業技能。
媒體從業者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因而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度是基本要求。新媒體編輯與傳統媒體編輯一樣,要堅守主流意識形態,深刻領悟并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把對黨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新媒體編輯為受眾提供的不僅是信息,更是精神產品。這種精神產品的性質,決定了編輯應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果沒有這種把控能力,就會使新聞傳播偏離方向,誤導公眾。[1]
當下的媒介環境,紛繁復雜,各種思潮激烈碰撞。在實際工作中,新媒體編輯要在道德準則的約束下,守住初心,不忘使命,擔負起媒體人“記錄歷史、傳播思想、倡導風尚的職責”。不能片面地博人眼球追求流量,而應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觸手可及,海量的信息充斥在人們的手機、電腦屏幕里,但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甚至真假難辨。作為新媒體編輯,在對信息的選擇和加工上面,需要再三斟酌思考,所編輯的內容既客觀真實有價值,又能引發共鳴為受眾喜聞樂見。
1.新媒體編輯要轉變內容制作思路。當下各類新聞類、視頻類客戶端的盛行,使得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變化,大篇幅的新聞報道已經難以吸引用戶的興趣,相反短小精悍的文字報道、短音頻、短視頻往往能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新媒體編輯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轉換編輯思路。在對一些信息進行整合二次加工報道的時候,考慮使用多媒體元素如插入音頻、視頻等,給用戶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2.標題既要新穎又不能過分夸張渲染。作為一名新媒體編輯應該明白,推出任何內容如果有一個好的標題,便成功了一大半。擬一個好的標題,字數最好控制在30 字以內,盡量突出重點傳遞核心信息,可以設置懸念,還可以與當下的社會熱點相結合等。但是不能為了博人眼球而做“標題黨”夸張渲染。
3.新媒體編輯要拓展自身的領域,增加知識儲備。新媒體編輯日常的工作可能會涉及多個領域涵蓋方方面面的內容,因而涉獵或學習一些法律、經濟、教育、養生、三農等方面的知識,可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4.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策劃創意選題。作為一名新媒體從業者,要不斷地去學習接觸新生事物,并且定時進行頭腦風暴,創意策劃選題,采用多種形式的傳播載體,如平面廣告、視頻、音頻、圖文專題、H5 等進行傳播,尤其是當下在第三方平臺如微信朋友圈進行病毒式的傳播,可以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所以新媒體從業者尤其是新媒體編輯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不斷地去捕捉信息,形成自己的靈感來源。
當下的輿論環境就是各自媒體平臺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以及與主流媒體平臺為代表的官方輿論場,而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編輯就是要在這兩個輿論場里站穩腳跟。新媒體編輯要學會分析輿情,做一名合格的網評員。對于網絡上的一些謠言、惡意攻擊、不實言論要進行反擊,可以撰寫評論文章,跟帖,舉報不實信息等。不斷地凈化網絡環境,解除輿情。正確的引導輿論,為用戶傳播積極健康的新聞信息。
同時遇到輿情,既要學會化解輿情,更要學會對網上的輿情進行研判。新媒體編輯可以在各大平臺網站建立賬號進行正面的宣傳推廣如:微博、微信、頭條、抖音、快手、B 站、微視、豆瓣、知乎、搜狐號、百家號、企鵝號等等。
傳統媒體或者說主流媒體有著天然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也是和自媒體相比一個很大的優勢。自媒體往往缺乏把關機制,就會使得信息真假難辨,魚龍混雜。很容易誤導公眾。所以作為一名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編輯要在日常工作中,當好“把關人”的角色。在用稿選稿的過程中要確定好稿件的來源出處,必要的時候進行查證。當遇到一些疑似謠言的信息時,要多渠道證實,及時發文辟謠。面對新媒體平臺的網友評論,如微信公眾號精選留言、新聞APP 端網友留言等,一定要及時審核,過濾掉不良言論。
信息技術在進步,網絡優勢凸顯,新聞編輯工作可以借助網絡互動加快新聞的傳播速度,彰顯新聞的時效性。[2]由于目前受眾的閱讀習慣從PC 端轉變成了移動端,所以各種移動端的網絡圖文音視頻直播應運而生。這種網絡直播應用的范圍比較廣,可以是新聞現場、地面活動演出、各類展會、節目訪談等,形式就是按照時間順序的瀑布流式直播,里面穿插圖片、文字、音頻、視頻還有網友的互動評論。作為一名新媒體編輯,這種網絡直播要輕車熟路。學會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熟悉視頻流信號的推流,編碼上傳。
新媒體的發展,不僅是設備的更新換代,同時傳播的內容形式也發生了改變,進而影響的受眾的閱讀習慣。他們不再喜歡大篇幅的文字和靜態的圖片。因而新媒體編輯不能僅限于對word 和PPT 的使用,而是要掌握十八般武藝,學會攝影攝像、海報制作圖片處理,H5 頁面制作,音頻、視頻的剪輯,以及其他一些新媒體辦公方式。此外,還要不斷接觸新玩法,始終站在潮流熱點的前沿,這樣才會把精彩的內容呈現給受眾。新媒體編輯需要不斷的學習,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的職業技能,最終只能被淘汰。
目前傳統媒體都在進行與新媒體的融合,表現之一就是綜合運營各種新媒體平臺進行內容的分發。像是入駐各個自媒體平臺,頭條號、企鵝號、抖音號等第三方平臺,如在抖音上比較火的官媒“四川觀察”?;蛘咧苯哟蛟熳约旱腁PP 產品,如山東臺的新聞客戶端“閃電新聞”等。新媒體編輯要學會去運營這些平臺,知曉它們的傳播規律,發稿的要求和流程,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些平臺用戶的喜好,有一個大致的用戶畫像,從而更好地吸粉。
目前網絡視頻直播火遍全網,根據第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 年12 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17 億,較2020 年3 月增長5703 萬,占網民整體的62.4%。[3]抓住網絡視頻直播的風口,更好地進行自身的宣傳推廣,乃至變現,都是新媒體從業者嘗試努力的方向。
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了,這種時代背景影響到了各行各業。學會數據分析,對每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十分重要。而在傳媒領域,與傳統編輯相比,新媒體編輯面對的是海量龐大的數據信息,要做的就是根據用戶的喜好,將信息準確無誤地推送出去。
首先,新媒體編輯往往要參與運營各個不同的內容平臺,那么每一個的內容或選題的推送,起到了什么樣的效果,有多少的閱讀量、點贊、評論,每一個新媒體賬號固定時間段的用戶增長量、活躍情況數據等。分析這些數據及時的調整安排自己的內容生產。其次面對自己新媒體平臺的用戶,有一個大致的用戶畫像,即用戶都來自哪些地區、性別、年齡、職業等,通過用戶畫像,制定內容的選題。假如用戶比較年輕,可以在內容制作上側重一點娛樂、網絡流行的題材;假如用戶年齡偏大,則可以推送一些健康養生類別的內容。新媒體編輯要學會分析這些數據,其實就是具備產品經理的思維,為下一步選題策劃等工作提供指導思路,從而更好地向前發展。
傳統媒體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廣告經營創收。而很多時候廣告經營創收也是考核一名新媒體編輯的標準之一。所以廣告創收能力也是新媒體編輯所要具備的一項職業技能。目前在新媒體平臺也有不少的廣告位如推文貼片廣告、軟文廣告、自建商城、自主打造APP 平臺的banner、開屏廣告、各類專欄板塊、各種網絡圖文音視頻直播等等。新媒體編輯要做的就是根據客戶的需求,結合自己的新媒體平臺資源,不斷滿足客戶。為客戶提供策劃宣傳方案,或者原有平臺的基礎上開發新的功能玩法,讓客戶覺得物超所值,以便繼續深度合作。
所以,作為一名新媒體編輯,不能閉門造車,要走出去,學習或者接受一些行業培訓,了解行業最新動態,了解當下的傳播新花樣新玩法。更重要的是不斷積累人脈資源,為日后的合作奠定基礎。廣告創收是現實問題,也是生存的問題,只有不斷地嘗試多樣化的廣告經營方式,才能為廣告創收開辟一片新天地。
總而言之,在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信息錯綜復雜,形式千變萬化。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編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新老編輯都要進行思維的轉型,跟進時代的潮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打鐵還需自身硬。同時傳統媒體對編輯崗位的要求和期待應該有所提高,唯有這樣傳統媒體才能在融合的大潮中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