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河北經貿大學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國社會發展以及文化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優秀的傳統文化關系到一個國家、社會、民族、文化的發展,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沒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支撐,國家就相當于沒有了精神命脈。所以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健康的成長,由此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構建教育體系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通過利用思想政治課堂建立起一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的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更好的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
學校是學生進行學習,吸收知識的地方,校園的文化環境可以潛移默化改變學生的教育,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的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進去,可以說是一個“固本”的過程[1]。所以,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加大傳統文化的開展力度,加強其滲透力,使其慢慢形成一個傳統文化的校園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校園環境的優勢,開展相關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例如,國畫書法、優秀詩詞、傳統節日等等項目活動。利用這些項目來作為校園活動的主題開展,可以更好的促使學生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社會生活在其本質上都是通過實踐得來的”[2]。我國想要更好的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的有力滲透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親身進行體驗、實踐,才能使得大學生夠有效的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且只有讓各高校的學生不斷的加入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才可以更好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思想道德和精神理念,從而有效的樹立起這些理念。關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學校應積極的對其活動類型以及載體進行精心的設計,并適當的提升實踐活動的范圍,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驗文化活動,促進他們的思想健康發展。例如,多組織學生參加地方的民俗活動。文化古跡等,或者是引導學生下鄉扶貧等活動,由此更好的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對我國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領悟,認識到其價值所在。在進行活動實踐的過程中,學校要采取有效的監督和管控措施以及宣傳工作,避免實踐活動只是表面形式,沒有實質意義,同時也避免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思想教育造成不利的影響。
20 世紀90 年代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直在不斷發展建設。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已正式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在這新階段時期里,很多行業涌出了非常多的學習榜樣。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戰中優秀突出的鐘南山先生、我國醫療領域方面奪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先生以及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排團隊等等,這些優秀的人物都可以成為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好榜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身上帶有的優秀文化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每個大學生來學習的[3]。在對各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時,可以通過利用這些優秀的榜樣魅力,去引導學生見賢思齊,使得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在通過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尋找具有優秀榜樣的普通人。例如,具有大愛之心,想救他人的醫學大學生,或者是在求學中為了追尋夢想報考北大考古系的女孩等,這些人物的身上的閃光點都具備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4]。學校通過以這些優秀榜樣來引導學生,并在學生中不斷的發掘先進的代表,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成長的引導。
綜上述可知,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根本同時也是我國構建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進行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教育時充分的將其優秀文化進行有效的滲透,同時并根據時代發展需求,有效的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探索,才能夠使得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只有讓大學生們充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涵還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從而更好的促進國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