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淇戈 于龍飛 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維搶修分公司
如何利用新型技術高質量提升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儼然成為當前燃氣工程企業予以重點解決的問題。目前,全國范圍內的各大燃氣公司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主張利用信息化技術方式實現對城市燃氣工程施工建設工作的全周期管理。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動態監督優勢以及數據采集優勢等,重點針對燃氣工程建設時期所涉及到的管道數據以及管理數據等進行合理應用與分析,并根據分析反饋結果對當前施工建設活動質量表現進行有效把握,以期可以規避施工風險隱患問題。
結合以往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情況來看,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以及施工過程管道數據采集不完整等均可以視為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難點問題的重要表現。一般來說,燃氣工程數量多且現場分散,如果單純按照傳統工程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現風險隱患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工程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管理為主。如果管理人員資質能力過硬,且責任心較強,可有效規避施工風險問題。相反則很容易出現工序銜接不合理以及質量風險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安全事故[1]。
最重要的是,城市燃氣工程參建單位較多,在管理方面缺乏統一性,導致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難度較大。與此同時,燃氣工程施工現場所涉及到的管道數據較多。如果施工人員無法采集完整,則難以為后期運營提供良好數據支持。結合現場施工情況來看,在燃氣工程管道數據的記錄方面,通常以人工記錄為主。但是由于燃氣工程管道施工工序較復雜,且流程較多,在相關記錄方面難免會出現疏忽現象,容易對管網運營管理造成延誤性影響。
燃氣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可通過借助GPS 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內容,實現對施工工藝、質量管控等工作的動態化管理。同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借助BIM 技術,實現對工程建設過程的可視化以及模擬化管理[2]。具體如下:
對于城市燃氣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工作而言,實現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基本上可以視為燃氣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現場管理期間,施工人員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以及組織各類型業務專家等信息化技術內容,構建城市燃氣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平臺,實現對燃氣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梳理與分析,滿足燃氣工程施工檢查需求。與此同時,相關管理人員可利用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拍照功能,將施工作業期間存在的問題記錄在內。并主動結合質量安全檢查清單要求,以隱患整改單方式反饋到施工單位當中。由施工單位方面進行統一處理,減少施工隱患問題出現。
管道施工數據的精準與否往往會對燃氣施工作業質量及安全性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保障施工過程所采集的管道數據科學、合理,施工人員可利用信息化監測技術實現對現場施工數據以及測量數據的自動采集與識別。并根據識別反饋結果對關鍵施工數據進行檢測分析,根據分析反饋結果,確立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監理單位方面應該承擔起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責,對施工過程所涉及到的管道數據及相關信息資料進行仔細核對,以便可以為后續管理工作提供良好決策保障[3]。
工程人員資質能力表現以及技術操作行為表現往往會對燃氣施工質量安全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為加強對現場參建人員工作行為的動態監督與管理,建設單位監管人員可主動結合GPS 定位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等,構建施工工地信息管理系統,從手機等終端設備中確認工作人員現場到位情況。與此同時,工程管理人員應該肩負起自身的崗位職責,從施工工地信息管理系統中獲取監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軌跡記錄。根據分析情況,對當前監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到位情況以及工作情況進行動態把握。
在正式開展燃氣工程施工作業活動之前,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 技術的3D 模型功能自動生成燃氣管道模型,實現對燃氣管道現場施工的可視化與虛擬化分析。管理人員可根據模型反饋情況,對現場施工可能出現的專業矛盾問題進行提前風險估測,并確定相關風險防范方案,減少后續施工隱患問題。同時,項目各參與方可通過BIM 模型反饋的信息內容,對項目施工方案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滿足各專業之間的協同設計要求。
總而言之,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無疑是為城市燃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鑒于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建議城市燃氣工程企業應該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特點,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相關工程業務的優化決策與安全管理。與此同時,針對施工現場所存在的工序流程繁雜且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施工人員可主動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施工現場工序流程的全周期管理。利用大數據以及GPS 等新興技術,對施工現場工序流程的落實情況進行動態監督與管理。一旦發現施工隱患問題,施工人員可及時深入施工現場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從根本上確保城市燃氣工程建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