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銅川市耀州區高爾塬水庫灌溉管理站,陜西 銅川727100)
耀州區位于銅川市西南部,城區距離銅川市老區25 km。全區東西寬43 km,南北長56 km,地形北高南低,土地總面積1617 km2。全區有2 km以上的溪流和溝道146條,全區境內流程全長236 km,總流域面積1611.95 km2。較大的河流有沮河、漆水河、清峪河、趙氏河、濁峪河,除漆水河外,均發源于耀州區。沮河屬石川河上游兩大支流之一,為渭河的二級支流,發源于銅川市耀州區西北的老爺嶺和長蛇嶺,由北向南流經瑤曲、廟灣、柳林、錦陽等鎮辦,在耀州區城南與漆水河交匯注入石川河。河道總長度為77 km,流域面積915 km2,河床平均比降10.5‰,河床質為砂卵石。上游設有柳林水文站,下游建有桃曲坡水庫,多年平均降雨量550 mm,多集中在6月~9月,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86萬m3。
沮河上游主河道長約62 km,控制流域面積830 km2,河道沿岸分布4鎮14個行政村,30余家重要企事業單位。有3條主要支流,分別為西川河、瑤玉河、田峪河,在沮河柳林段交匯,注入桃曲坡水庫。2010年以來,汛期降水較常年偏多,山洪頻繁暴發,短時間匯流,形成洪峰。2010年7月份,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襲擊,沮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現7月24日1時30分,達到1107 m3/s,是柳林水文站1971年建站以來最大值;2011年汛期,沮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現在7月29日3時30分,為309 m3/s;2018年汛期,沮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現在8月21日22時36分,為383 m3/s,為2011年以來最大洪水;2020年汛期,沮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現在8月16日8時30分,為209 m3/s。洪水導致多處堤防塌陷,沿河公路多處中斷,橋梁毀壞,干流部分堤防出現漫堤,危及到沿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綜合所述,沮河上游雨水情時空分布復雜、河流密布,地形破碎,溝深坡陡,集流迅速,暴雨洪水來勢兇猛,陡漲陡落,地質災害區分布廣、受山洪災害威脅大,成災面積大。
沮河上游河道從未進行過系統治理,設防段防洪標準不統一、不明確,標準不足,堤防險工險段較多,易被洪水毀堤漫堤。部分防護段由沿河各鎮和當地村民自行治理,工程設施簡單,一般為砌石護坡,基礎埋設淺,墻體厚度小,抵御洪水能力差。特別是支流西川河廟灣鎮段,河道兩岸早期修建的漿砌石護坡,堤防基礎被嚴重淘刷,護坡失穩下滑,滑塌、根部斷裂、砂漿脫落、缺失和裂縫等現象嚴重。遇長時間洪水沖刷,水毀、垮塌在汛期時有發生,給防洪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近年來,相關部門加大防洪工程水毀修復力度,減少了河道水災害的發生,減輕了災害損失。由于沮河上游河道沒有得到統一有效治理,沒有形成統一的防洪工程體系,防洪任務依然艱巨。
沮河上游跨河建筑物居多,干流各類橋梁24座、三條支流各類橋梁15座,大部分防洪標準低,有雍水現象,遇超標準洪水易水毀。有的橋梁建筑在河流彎道處,與河流斜交,造成水流不通暢。大部分便民橋設計建造簡單,自重較輕,經不起洪水沖擊,容易垮塌。加上局部河段的跨河建筑物占用河道,導致行洪不暢通。2003年汛期,洪水造成公路橋塌陷6座,沖毀便民橋5座;2010年汛期,沿河兩岸公路、便民橋部分沖垮。2020年汛期,損壞橋梁2座,便民橋3座。沿河集鎮段防汛道路標準較低,農防段堤岸部分土路,多無防汛道路,不利于防汛搶險物資運輸,給搶險工作造成困難困難。
近年來,水災害頻發、多發、重發,多數群眾習以為常,對洪水突發性、災害性認識不夠,認為水災害不會造成大的災害,防不勝防,長期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標準不夠,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編制簡單,操作性不強,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宣傳、預案演練和山洪災害防御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搶險隊伍組建落后,搶險隊伍、巡堤查險人員均由鎮、村干部,村民等組成。加之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出現了隊伍數量不足、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的狀況,給群眾性防汛搶險隊伍的組建帶來了一定困難。專業化不強,后備力量不足,不適應承擔急、難、險、重的抗洪搶險任務。
按照區防汛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汛前沿河各鎮嚴格落實水災害防御責任制,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鎮、村、組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壓實責任。嚴格落實重點河段、山洪災害威脅區域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明確職責職務。組織好群眾性搶險和民兵預備役隊伍,發揮抗洪搶險主力軍作用。加強與駐軍、消防部門聯絡,組建搶險救援專業隊伍,加強搶險后備力量。開展搶險隊伍搶險救災業務集中培訓,學習搶險救災知識,并參與預案演練,提高處置突發洪水災害和險情的能力。建立巡堤查險責任卡制度,落實河道巡堤查險人員,明確責任范圍,確保險情早發現、早搶護。汛期嚴格落實“測防報”各環節責任,把值班值守、監測預報、預警發布等各項責任層層落實到崗到人,積極與應急、水務、水文、氣象等部門聯系,及時掌握雨水情信息。按照“方向對、跑得快”的要求,及時發布山洪災害預報預警和撤離信息,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好保障。
加大申報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和山洪溝治理項目力度,全力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河道綜合治理進度,對上游河道統一治理,拆除現有低標準堤防,新建高標準堤防,對河道全線清淤疏浚。根據相關標準規范及各級文件精神,確定集鎮段防洪標準統一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村莊、農田防洪段統一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盡快實施項目建設,形成統一的防洪體系。同時,將西川河、瑤玉河、田峪河三條支流列入山洪溝治理項目,在河岸線以外區域新建截洪溝、排洪渠等設施,將山水引入河道,即起到保護沿岸道路、農田等設施作用,又消減河道洪水流量。在重點河岸規劃新建標準的防汛道路,突破有堤無路、有路難行的瓶頸,滿足防汛搶險要求。拆除跨河臨時建筑物,對跨河橋梁段河道行洪能力逐一復核登記,對不滿足防洪要求的河段提出防治和補救措施,做出綜合評價結論。
全面開展山洪災害防御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在沿河鎮、村開展山洪災害調查,進一步摸清山洪災害威脅區內戶數、人數和重點設施,劃定危險區域,確定雨量預警指標。合理設置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安裝警示牌、宣傳專欄、標語。按照山洪災害防御編制大綱,在實地勘測的基礎上,編制鎮、村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汛前由鎮村級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實行聯戶叫醒責任制,確定聯戶叫醒責任人,發放張貼聯戶叫醒明白卡,降雨達到預警指標時,由責任人叫醒危險區人員按照既定路線撤離至安置地點。逐村發放宣傳手冊、掛圖等宣傳資料,組織開展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培訓,不斷提高群眾防災避險意識和逃生自救能力。
按照河長制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夯實河長履職責任,強化鎮、村河長履職盡責,推動河長制從“有名”的責任到“有實”的成效轉變,不斷加大河道垃圾清理、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積極推進河湖確權劃界工作,完成界樁、界牌、公告牌設計、制作、埋設、劃界成果報告編制、驗收等工作,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不斷加強河道巡查力度,嚴格按照《河長制巡查制度》要求,每次巡查認真做好記錄,完善相關資料;深入宣傳,做好動員工作,通過發放宣傳冊、設立警示牌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先進典型,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水環境保護意識,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組織志愿者開展撿拾河道垃圾、美化河道環境等活動,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河道治理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努力營造愛護河道水域環境、參與美好環境創建的濃厚氛圍。
銅川市耀州區沮河上游水災害防御基礎薄弱,能力差,防御工作責任重、難度大。要加大投入、補齊短板,推進基礎工作,健全防御體系,提升工作水平,切實履行職責,全力做好水災害防御各項工作,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