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云
我們心目中的新課堂應是多維的。它洋溢著時代氣息,體現著 “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與單維不同,多維是多層次、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的。運用多維教學法,能突破定向的、單向的、機械接受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角度靈活多變,思維的效度深刻鞏固。采用多維教學法,教師應做到:
一、善于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保護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
相信并欣賞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學生顯露出來的創造意識,做到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驅使、誘導學生認真觀察世界,注意學生的直接的新鮮的感受,即靈感爆發式的領悟和理解,積極肯定學生不拘一格的創新見解,讓他們燃燒起創造思維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誘導學生爭辯,在爭辯中解決問題
課堂上要經常讓學生唇槍舌劍,爭得面紅耳赤。教師要有足夠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組織爭辯須注意以下幾點:
1.對爭辯中有分歧的問題,要引而不發。引,是為打開思路;不發,即不過早下結論。要讓結論瓜熟蒂落。課堂要絕對開放,允許發表不同意見。無論什么觀點,只要是言之成理,都包容它們。學生沒有了束縛與限制,就會群策群力。碰撞就會產生思維的火花,課堂就會因此而明亮起來,結果就是答案的豐富多彩。
2.對爭辯中帶推測性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抓住核心。教師應不斷地培養學生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給爭辯打基礎。給學生留下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使其舉一反三,合理推理,并肯定其在創造性思維基礎上得出的多種結論。要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鼓勵學生學習各種不同的哲學、心理學和歷史學等理論,站在不同的哲學平臺上來觀照論題,發表不同的意見。
3.對爭辯中具有反常性的問題,要引導求“常”。從反常中看出其規律性、必然性。鼓勵學生利用一些哲理性的小故事,提出帶啟發式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式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領悟并得出結論。對于結論教師則應點到為止,不可越俎代庖。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唯其如此,才能使爭辯不斷地迸發靈感。
4.對爭辯中疑竇較深的問題,要進行必要的暗示。暗示的方法:①“邊緣”暗示。從外圍包抄,提出一些“邊緣”問題作啟發,由遠而近,接近問題的核心。②“原型”觸發。拎出一般的、常見的原始想法,把它推到眼下新問題、新現象的特定場合下,從全新的視角加以審視,提升思維的層次。③設疑暗示。課堂中討論的許多問題對老師而言是有準備、有把握的伏擊戰,而對學生卻是不期而遇的遭遇戰,討論時難免卡殼。這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設疑問難,爆一些有趣的料,讓思維的清流奔涌而出。
三、善于不失時機,恰到好處地點撥指導
老師角色要不斷變換。雖不能一味地“坐山觀虎斗”,也不便直接“赤膊上陣”。應善于抓住“憤”“悱”之時,“火上澆油”“推波助瀾”。點撥方法有:
1.直觀式。演示和實驗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提供與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某點上有近似或間接聯系的直觀演示,演示時提出問題,邊實驗邊觀察和思考,促使學生思維暢通。就如同搭上思維的高鐵一樣,直達終點。
2.情境式??斩吹恼f教是最蒼白無力的。要利用一切條件,創設情景,去刺激學生,在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上一座橋梁,讓學生張開智慧的雙翅,去探求解決問題。情景的再現,音頻和視頻的觸發,連續式的設疑,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使其走向深入。當年孔子與他的學生就是在春游中得出那一番關于水的高論的??鬃咏虒W時,他的學生可以一邊聽課一邊彈琴,以激發靈感,產生創造性思維。
3.聯想式。從學生已知的問題,引導他們向縱深發展,連續考慮,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像牛頓因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弗來明從葡萄球菌突然死亡而發明青霉素那樣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遷移式。啟發學生從已知問題去思考與之相關的新問題,“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經常引導學生求同或求異。
5.誦讀式。讀許多文化經典,我們可以不急于讓學生一步到位,而是要著眼于長遠。讓學生日復一日地反復朗讀,直至熟能成誦。學生一旦頓悟,他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連氣質都變了,他的整個生命力就開拓出來了。從而達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多維教學法具有巨大的魔力,它的成功運用非一日之功。語文老師應把它當作必修課,對實施中遇到的難點各個擊破。天道酬勤,相信不懈地努力,一定會使你的學生整體性地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