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雨 周佳敏
摘要: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名片。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以及各類政策的支持下,將會加大傳播武術文化的核心,促進武術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武術、產業、雙減、SWOT
1.“雙減”下武術產業發展現狀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水平,不斷規范學校教育(包括線上線下教育),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繁重工作量和課后培訓負擔。在政策的支持下,體育產業作為非學科沒有受到影響,但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武術是中國的國粹,他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中國城市政府是一對一的一些新興產業為武術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優惠和支持。
2.“雙減”政策下武術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2.1優勢(strengths)
隨著社會的進步,武術產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在“雙減”政策的加持下,社會對武術產業(非學科性的機構)需求量激增。武術所包含強身健體、立德樹人、尊師重道等優良傳統文化,受到了社會各界人群廣泛好評。此外,在“雙減”政策下,武術產業的推動可以使武術在國內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這對增強民族自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武術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國家的GDP。由于,我國的體育產業并未達到一個飽和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來填滿市場,刺激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使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多元。
2.2劣勢(weaknesses)
因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市場上需要大量的專業性人才,短時間內不能填補這部分的空白。即使快速的填補空白,也可能會出現良莠不齊、擾亂市場的現象。武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武術產業相關的專業和高素質人才至關重要。我國有著豐富的武術人才資源,也不缺乏懂市場經濟的人才,但是,熟悉武術知識結構、能力素質全面,同時又懂得產業經營管理與商業運作等相關方面的武術產業發展人才少之又少,這也是武術產業發展滯后的關鍵因素之一,人力資源短缺嚴重制約了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
2.3機遇(opportunities)
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發展、文化發展和產業發展變得多樣化和高效。利用網絡傳播推廣武術產品和理念;使用大數據整合武術和商業。同時,國家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把它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源泉和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建設的基石。武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必將開辟新的發展機遇。武術除了具有一般的體育才能、娛樂、教育和經濟功能外,還具有更重要的無形功能,即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這與其他體育文化不同。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內涵,深刻理解其外在和內在的價值功能,從中汲取營養和精神力量。
2.4挑戰(threats)
武術產業的發展需要復合型專業人才,系統掌握體育營銷、體育管理、體育項目策劃、體育項目開發、體育產品研發、產業經濟學等相關專業知識,以及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發展規律及行業趨勢的洞察。隨著體育產業的逐步發展、轉型和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復合型人才的匱乏問題日益突出,這也成為制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
3.建議及結論
3.1建議
重視復合型人才對武術產業發展的巨大作用,努力實施人才強業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發展生產力第一要素”的理念。武術產業的發展必須注重相關人才的開發與培養,特別是具備扎實民族傳統體育學理論知識,同時兼有經濟管理、產業運作等專業功底的復合型人才更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推手”。
發展和實施資源產業化結構,政府需按照產業化思路進行市場運作,在新舊傳播媒體上廣泛宣傳,增加武術產業的曝光度,加大投資,使其發展和配套設施趨于完善。增加地區武術比賽,提高宣傳度,吸引人群前來參賽,刺激消費市場,由此帶動武術產業的發展。同時,政府應做好市場規范,減少甚至杜絕擾亂市場的現象。
3.2結論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隨著“雙減”政策的來臨,武術產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基于國家層面發展體育產業、文化產業的政策紅利,武術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可見當下對武術產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小芳. 我國武術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與戰略研究[J]. 商場現代化, 2006(07X):2.
[2]何春花.大數據時代下武術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運動精品,2018,37(03):38-39.
[3]劉鳳虎,楊斌勝,張輝.基于SWOT-AHP模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08):26-32.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16.08.005.
作者簡介:李姝雨,女,漢,2001年2月生,江蘇連云港人,本科,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2019級休閑體育二班,研究方向:武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