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文件精神和福州市、長樂區兩級“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福州臨空經濟區以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為契機,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進一步提升濱海新城承載力、輻射力、影響力的戰略需求,全力打造“港產城”為一體的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探索通過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有益實踐,借助機場高強集聚能力外溢性主動承接助力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建設。
關鍵詞: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建設;港城融合;協同發展;產業發展
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文件精神和福州市、長樂區兩級“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福州臨空經濟區以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為契機,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進一步提升濱海新城承載力、輻射力、影響力的戰略需求,全力打造“港產城”為一體的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進一步拓寬門戶功能。
一、航空港和航空城的規劃及基礎情況
根據《福州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分區規劃》,福州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規劃總體定位為“國際航空城,福州新引擎”,目標是發展成為福州濱海新城產業承載地,依托海西門戶樞紐機場發展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同時,在2021年福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積極申報空港綜合保稅區,打造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p>
福州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分區規劃范圍為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及臨空示范區,核心區具體為:東至濱海路,西至文松路、沈海高速復線及首石山,南至機場高速,北至濱海路,涉及湖南、漳港、文嶺、梅花、鶴上等鎮街,涉及規劃范圍約70平方公里。臨空示范區規劃范圍東至沿海防護林,西至文松路、澤竹路及南陽山,南至規劃長林路,北至規劃臨空支路。將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核心區)規劃范圍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擴展,為國際航空城建設打下堅實的規劃基礎,規劃上形成航空港區、綜合服務區、產業集聚區、現代物流區以及生態防護區等功能分區,形成“一屏、兩軸、三核、多片區”的空間結構?!耙黄痢奔瓷襟w生態屏障,“兩軸”即臨空產業發展軸、臨空綜合發展軸,“三核”即漳港、湖南、央霄山綜合服務中心,“多片區”即多個產業和配套服務片區。
鑒于臨空經濟示范區已獲批,未來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建設必須統籌納入《福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方案》,強化福州(長樂)機場作為重要航空樞紐的核心地位,今后將重點構建“一核四區”產城空間格局。“一核”為長樂國際機場?!八膮^”為航空港及物流區、現代服務業區、城市功能區、產業聚集區。
二、港城融合程度及下一步目標
1、目前建設情況。2018年,臨空經濟區通過打造國家航空城成為福州首個產值破千億元工業園區;2020年,規上工業產值近1300億元,稅收11.3億元,規上企業達267家。目前已形成網龍公司智能教育小鎮為龍頭的信息科創產業;菜鳥、京東為龍頭的現代物流產業;德誠黃金為龍頭的文化創意產業;新華源為代表的紡織智能制造產業;金強為龍頭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駿鵬智能制造、國發重工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為增強承載力,推動國際航空城配套建設,臨空經濟區堅持完善公共配套。2020年以來共生成基礎設施及生產生活配套設施項目32項,總投資129.4億元,已完成投資22億元,其中,G228鵬程路黑點改造、安置房周邊配套道路、仙曇路二期等5項已竣工投用。2021年重點推進臨空安置房龍翔小區、棋山花園、臨空醫院等項目交付使用,共6項,總投資52.7億元;持續推進文鶴中路及連接線、文山路及連接線、馬山一路及連接線、仙曇東路、大鶴站(大鶴車輛段)及軟件學院二期等建設,共6項,投資34.6億元;啟動網龍二路、G228國道提升改造工程、臨空中、小學、LNG中氣空港分站等建設,共14項,總投資34.8億元。
2、下一步目標。圍繞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的發展定位,加快推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推動F1快線軌道交通進機場,建立一體化交通網絡體系,打造擁有“雙跑道、雙航站樓”的一流樞紐機場。力爭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大力發展飛機融資租賃、國際中轉、電子口岸、商品展示、臨空物流、商業購物等產業,促進商品跨境自由貿易。推進臨空經濟區市級標準廠房收儲及機場周邊村莊整合搬遷,為航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加快推動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網龍教育小鎮二期、福米產業園等重點片區開發,提升園區數字經濟、互聯網+、功能性新材料等產業體量,構建高端產業系統,努力發展成為濱海新城現代化產業承載地。
到2025年,國際航空城建設初見成效,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長樂國際機場二期全面運營,圍繞機場打造臨空第一圈層,聚集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保稅服務、數字信息等產業,先進制造業現與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區內外主要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通道基本建成,初步構建形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開放窗口。 ? ?到2035年,國際航空城建設取得突破,國際高端資源要素不斷集聚,分工合理、各具優勢的綜合產業園基本建成,信息化交通立體網絡便捷高效,綜合實力雄厚、多點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國際一流商圈基本形成,成為推動福州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存在問題
一是現有產業亟需提升。從產業現狀來看,雖然已引進網龍網絡、博那德裝配式鋼結構、永榮集團、京東物流、菜鳥物流等一批相關產業,但目前在臨空經濟區規劃區域內產業主要仍以紡織化纖、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為主,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尤其經過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之后,許多企業家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高端裝備及航空相關聯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新興產業項目還未發揮效益。
二是土地資源制約發展。從調查結果看,臨空經濟示范區內現有建設用地面積約56平方公里,農用地約73平方公里,未利用地約16平方公里。其中,現有農用地中,永久基本農田約18.2平方公里,生態公益林約4.28平方公里,森林公園約3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中水面、灘涂等不宜開發用地約占12平方公里。根據總體方案規劃用地圖,遠期建設用地面積初步規劃為100平方公里,區內包括福州國際航空城新增發展建設用地除通過優化現有建設用地來實現外,還需占用大量現有農用地(包括基本農田)【1】。在未利用土地中,可建設用地較為零散分布,連片開發不易,受限土地資源(用地指標)制約因素大。
四、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協同發展路徑思考
1、構建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圍繞國家海絲戰略發展、福莆寧平同城化、閩東北經濟協作和福州新區規劃發展,抓住長樂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定位,圍繞建設多層級、立體化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機場二期項目建設,推進城際鐵路及機場第二高速、228國道、澤竹快速路、文松路北段(快速路)等重要通道建設,構建以機場為中心的放射狀交通網絡體系。【2】加強機場與公路、軌道交通和鐵路之間的無縫銜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便捷的機場與公鐵聯運、空港與海港聯運體系。
2.保障空間要素。按照整體規劃、分布實施、集約開發、彈性發展的原則,推進國際航空城區域內的地塊開發,并進一步加大對已供土地的管控力度。一是統籌利用好轄區增量土地資源。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于符合園區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和確需新增用地的制造業優質項目。二是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清理閑置土地,加快低效土地的二次開發利用。三是對不符合園區產業方向、產業附加值低、經營困難效益低等企業引導退出并實施土地收儲,加大調研力度重新規劃契合未來產業方向的項目入駐?!?】
3.培育引進臨空產業。一是依托長樂國際機場,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公司在區內建立快遞物流基地或航空物流園、轉運中心、航空物流分撥中心。二是加快完善航空物流服務設施,提升貨運處理效率和能力,打造涵蓋公路、機場、鐵路的現代綜合物流樞紐。三是重點引進航空制造、飛機拆解、航空模擬實訓、飛機租賃等航空關聯產業,打造航空產業集聚區,構建航空產業集群。四是力爭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依托其引進一批保稅物流、跨境電商、保稅展覽等產業項目,培育新增長極。
4.發展提升制造產業。一是力促國電投濱海氫谷、立源科技、昆山偏光片“福州奇美”等項目開工建設,以及拓普達新材料、福達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并持續推動中鐵裝配項目、福米產業園、雪人氫能源等項目落地。二是依托京東物流園、菜鳥網絡智能骨干網核心節點項目開展產業鏈招商,積極引入物流裝備制造業,發展自動導引物流車和裹包、封口、捆扎機械。三是推動長源紡織、新華源紡織、景豐科技等紡織、化纖傳統產業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推進現有紡織產業逐步向高端紡織產業的延伸。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航空航天用紡織品、特殊紡織品和功能性紡織品?!?】
5.注重人才引進。進一步建立完善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聯合開辦各類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基地等,持續為空港城內的相關企業提供定向人才。加快推動市場主體與網龍網絡公司、福州軟件技術職業學院等校企聯合設立職業技能提升中心。推動各產業區設立科技園,吸引高科技企業、研發中心及其高端人才進駐園區。優化提升高層次人才生活服務水平,建立住房、子女入學、就醫、社保等一站式服務。
參考文獻
[l]湯宇卿,王寶宇,張勇民,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及其功能定位[J],城市規劃學刊,2009(4):53—60
[2]宋曉黎,北京臨空經濟區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3]歐陽杰,關于我國航空城建設的若干思考[[J],民航經濟與技術,1999 (3):49-50
[4]練振中,臨空經濟論[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1
作者簡介:陳秉峰,性別:男,出生年月:1978.11,民族:漢,籍貫:福建長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經濟學,單位:中共福州市長樂區委黨校, 職稱:高級講師,郵編:3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