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要:在思想、文化、經濟、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對于人才的培養應依據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這也是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育人模式,目的是為國家、社會培養多維度、多元化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專業能力、培養人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做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青年,實現全民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思政背景;探索路徑
前言
在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模式需要校內師生及管理人員都參與到教育中,要求各部門深入了解三全育人模式,共同促進高職人才培養進程。關于思政方面的教學內容,一般由黨建部門或者思政教師來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的育人工作,因此思政工作完成度并不高,在當下的時代中,信息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強,更需要教職工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以免因為錯誤的思想使學生誤入歧途。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結構單一脫離實際生活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多為思政課堂進行教學,課堂內容也是圍繞著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學結構非常單一、教學觀念較為陳舊、教學氣氛較為低沉,所以普遍存在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高職學生對于思政的教學并不感興趣,甚至認為很枯燥,這也是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思政教育與學科類的教學有一定的差異,思政教育更需要結合實際生活,然而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沒有充分的結合生活實際情況、結合校園教學特色來完成思政教育工作,這也導致思政教育過于表明化、理論化,沒有深入教學、深層次教學,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推進的緩慢[1]。
(二)思政教學體系結構不明確
思政教學體系不明確其中包括師資力量和教育課程規劃兩大方面。第一是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師資力量問題,由于思想觀念沒有及時與現代化建設結合,教學內容一成不變,教學課堂缺乏感染力,另外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沒有專業的教師團隊,會由其他課程教師來進行兼任思政教學的任務,兼任思政教學的教師經驗不足,深入教學比較困難,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處于理論化的階段。第二是教學課程規劃不明確,高職院校對于思政教育工作沒有做好統籌工作,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較為混亂,沒有形成體系,沒有根據本校特色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另外教材沒有及時更新,緊跟時事,在根源上讓思政教育脫離實際生活,限制了思政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探索三全育人模式的教育路徑
(一)高職院校視角下開展三全育人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提高了對人才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教育資源和教育觀念應結合時代特征進行改變,優化教育資源、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在大思政背景下,結合三全育人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體系、轉變教學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實現能力的提升、思想的轉變,深刻的理解思政教育的意義[2]。
1. 思政教育跨學科融合。高校教學中會有單獨的一門思政教育學科來負責學生的思政學習,這樣的教學結構能夠從專業上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提升,但思政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更需要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各個學科學習中,讓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中,進而提高學生的意識,通過跨學科融合的方式,實現專業、思政教學雙向提升的目標,專業課程教師在日常的備課中,要結合思政內容開展教學,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實現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推進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例如在設計學科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師可結合專業教學,介紹民族藝術成就、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傳承民族特色藝術。
2. 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在信息社會的發展中,教育事業應與信息建設充分結合,教育也應做到與時俱進,若想有效的開拓三全育人模式教育路徑,就必須結合現代化思想。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并提升教學能力,開展深入的思政教學,不應將思政教學局限于理論教學,通過開展實踐伙同來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質量,完善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調動教學氛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在思政教育上共同進步;其次高職院校通過設立考評機制和組織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為了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標,必須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量,通過考核、激勵等方法,選拔出思政方面的優秀教師,并激勵各教師全面提升教學能力,完善自我。
(二)學生視角下開展三全育人模式
在學生視角下要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政意識,提高學生的和思政素養。高職學生作為三全育人的主體,是推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是為了學習專業的技能和技術,更是應該通過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高職學生應通過思政教學實現自我提升。學生視角下開展三全育人模式的具體措施一方面可以組建學生社團,開展社會活動,學生社團是由學生組成的校園團體,有著明確的組織架構,是展現學生風采的一種形式,思政類型社團可以組織志愿者活動或者公益性質的相關思政活動,通過實踐的形式,切實的讓高職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提高思政意識,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高效的育人方式,還是需要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實踐中,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去了解社會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另一方面建設信息化平臺,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動工作,結合互聯網思想,建立高職院校的思政公眾號、網站、新媒體賬號等,利用數字化的方式整合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并利用互聯網的交互性,提高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參與感,讓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不僅能夠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了解國家建設目標,該能夠參與到相關討論中[3]。
結束語
簡而言之,高職院校在大思政背景下,探索開展三全育人的教育路徑必須從學生和教師這兩個角度思考,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教育核心,調研在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結合現代思想完善教學體系,讓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為我國培養有理想有能力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郭嘉. 三全育人模式下理工科學生素質教育與思政教育課程化融合研究——以北京某高校《藝術導論》課程教改實踐探索為例[J]. 中外交流,2020,27(22):34-35.
[2]梅洪,江笑園.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的路徑探析與實踐——以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央視《新聞聯播》+"模式為例[J]. 大學,2021(30):120-122.
[3]邵麗紅,邊素貞. 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與實踐[J]. 大學,2021(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