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蓮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同時我也是孩子的母親。我關注幼兒教育發展的動態,我總希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教育好幼兒園里的孩子,讓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成為一位母親后,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成了我更大的希望。
2012 年10 月9 日教育部正式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湊巧的是我的女兒也是在2012年10月份出生。那一年我把《指南》當作女兒的“操作手冊”一般,仔細閱讀,雖然那是針對3-6歲的孩子,但我相信它也是孩子成長的指引。因為《指南》是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的。
今年孩子滿6周歲,過了暑假就要進入小學了。回想過去的3年,真是一路磕碰一路成長。
一、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還記得3年前,孩子到了進入幼兒園的年齡了。和大多數的家長一樣,家人都很憂心。害怕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總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學到更多的知識。爺爺奶奶更是提意要去以學習知識為主,能認字寫字的私立幼兒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但錯誤的引導會禍害孩子的一生。那一晚,我們召開了我們自家的“家長會”,我給了家人每人一本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并仔細給大家講解超前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經過一晚上的輔導,大家似乎有些明白了,同意進入規范的公辦園。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轉變家長的觀念也是一個過程。
二、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心諾進入幼兒園后,剛開始表現得比較膽小,每一次上學總是哭著抱著奶奶不肯松手。如此過去一個多星期,爺爺奶奶又有些著急了,召集了我們,召開“家庭會議”。奶奶提意讓孩子先請假一個星期,讓她在家適應了才上學。我拿出《指南》,向家人說到: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我們要寬心對待孩子,剛開始進入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我抱過孩子,和寶寶聊了聊。發現其實孩子還是很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和小伙伴的,只是第一天放學時,因為要等媽媽下班后,才接寶寶,別的小伙伴都接走了,心諾有些傷心,以為大家不要她了。在和孩子溝通后,我們約定,讓孩子帶著我們一家人的相片在書包,想我們時,就拿出來看看,下午放學時,奶奶準時來園接孩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跡和速度都不一樣。他們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內向文靜,有的善于表達,有的各方面發展比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長而某些方面顯得滯后。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的個性,努力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孩子在讀中班時的某個周末,孩子和奶奶回來后,奶奶突然說,以后孩子每天放學后,她要教授孩子算術。因為今天在小區里,有一個和心諾同年的孩子會背古詩、背加減乘法了,說我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我耐心地和奶奶說,那你看到孩子背時,開心嗎?孩子有真正理解自己背的東西嗎?奶奶回答,感覺下午看到那小男孩子其實不大愿意讀,也沒能好好理解自己背的東西?!吨改稀分赋觯河變旱膶W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在《指南》的引領下,孩子的教育又再一次回到正軌。
四、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在《指南》的指導下,孩子健康快樂地渡過了小班和中班,孩子4歲的那個暑假,面臨大班后就是小學一年級了。小區里,有些和心諾一般年紀的孩子,這個暑假已經報了私立幼兒園的大班,為學寫字做好準備??吹胶脦讉€家庭如此,爺爺奶奶坐不住了,晚上我們召開家庭會議,爺爺奶奶提議去小區里那間幼兒園,因為同小區的孩子在那里學習,已經會寫很多字,也會算術了,怕孩子上一年級后會落后他人。這時,我提出,讓大家重溫《指南》: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很多孩子在超前教育下,雖然在小學一、二年級表現得比較優越,但由于學習習慣沒能養成,到了小學三年級往往出現無心學習的情況。經過這一次的學習,家人又重新審視教育孩子學習的方向。
今年孩子已經6周歲了,和孩子討論上小學一年級的事情時,孩子總是快樂地期待著小學的生活。感謝《指南》,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感謝《指南》,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我們家老二今年剛滿2歲,《指南》也將繼續是我們家孩子成長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