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松
摘要:作為初中重點專業課程,物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理教學實驗是一種非常直接和基礎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成功掌握相關專業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大部分物理實驗難度不大,但部分實驗的原材料風險較大,相對不可用。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物理實驗教育的實際效果。文章闡述了在教育現代化2.0時期如何利用新技術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驗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時代;實驗
前言
人們常說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世紀,21世紀的一大特點是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信息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在教學中的也被常規化的應用,作為初中物理教育要順應2.0時代的趨勢,朝著大資源、信息技術素養和創新融合方向轉變。
1.發現問題
建構主義的基本理論認為,學習和訓練總是與某種情境相聯系的。新的具體內容的意義建構只能在“同化”和“適應”的基礎上完成。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難點”是激發學生積極邏輯思考的“催化劑”。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教師需要構建一個發現問題的場景,使原有的知識和掌握的新知識建立聯系,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并為進一步學習創造動力。教育信息化2.0作為特殊的信息平臺,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實踐或實驗條件的觀察中發現與物理相關的知識。
1.1展示真實情況
盡量展示真實情況,對新事物的認知理解。例如,在《聲波的發生與傳播》中,2.0技術可以向學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振動——青蛙鼓動的小腹、蚱蜢的顫動的翅膀等,驗證學生們猜想。
1.2構建問題場景
從思考中學習,思考來自懷疑。教師要善于構建高難度場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解疑欲望,在指定的場景中,自己發現解決方案,最終獲得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 “參考”的定義時,采用2.0技術為他們可以引入大資源的案例教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位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飛行時,注意到他的臉上有一個小物體。當他抓住這個小物體時,他很驚訝,原來這是一個子彈。”這種與不可思議的情況會引起學生們的各種猜測,讓學生建立內部結構條件。
1.3輔助演示實驗
初中生對觀察和實驗有濃厚的興趣,可以以示范實驗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2.0技術實現網絡模擬實驗,解決了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能同時關注所有學生的問題。采用2.0技術模擬輔助實驗,實現實驗教學的交互性和自足性功能。
2.猜測假設
猜想和假設是物理學中主要的思維能力,哥白尼說:“沒有大膽的推論,就不可能有杰出的發現。”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有目的的猜測,通過這樣的方式收集數據,深化獨立思考,然后進行豐富想象,大膽假設。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成績和思維差異很大,所以對猜測和假設合理性上具有較高的要求,在有效性上肯定存在非常大的個體差異。此時教師利用2.0技術制作本節課堂的知識圖譜,讓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猜測和假設。2.0技術效果在真正的教學中課堂.搭建數據知識圖譜,讓學生的猜測假設問題不出圈,營造輕松和諧的討論氛圍,實現“教師具體指導、小組討論、班級集體小組交流”教學法。
3.研究結果
學生創造的許多理論,通常是學生對原材料和客觀事實的主觀意識,理論是否有效、合理要通過試驗來驗證。方案設計 有效的實驗過程是社會實踐活動中科學研究的前提。這也是學生更好地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合適的必要方式。教師要求學生探究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目的和可行性方案,激發實驗概念,協助學生改變綜合實驗方法和設計方案,是最好的實驗方案,建立測試目標和測試設備。指導他們編寫有效的測試程序流程。學生要根據不同的計劃,熟悉既定的自學場景,有利于自主探索和科學研究。 根據觀察、實際操作、認知能力標準和條件建立在協作的基礎上并開展分析、區分等創造性思維,適度調整研究思維,從而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產生基礎的認識。2.0技術的影響可以概括如下:
3.1提供信息資源
實驗是一個培養的過程,是研究中特別關鍵的階段,直接影響研究的結果。2.0技術對實驗中常用的知識和現象的應用,具體表現在實驗知識圖譜的創建上。該知識圖譜可以提供整個實驗過程中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如:基礎定義、基礎原理、公式計算、儀器設備的應用、常見的安全問題等。當在研究型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參考知識圖譜,學習完畢后再進行研究。
3.2模擬實驗
物理上的一些小實驗,生怕發生意外,怕損壞實驗室設備。課堂限制比較多,此時可以使用2.0技術模擬實驗。例如,“2.0仿真模擬實驗室”虛擬實驗是輔助傳統實驗的極好方法,還可以將原始抽象內容可視化,為學生創造獨立的學習環境。
3.3測試結果記錄
研究發現普遍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每個工作組都可以使用 Excel 和 Word等工具設計實驗報告,記錄實驗數據。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無法享受到成果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繪制數據圖表的時間。
4.探索交流
學生按照既定的實驗計劃進行研究后,通常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或遇到有異議的問題。這時,老師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場景中合作學習,學生將基于多種交流方式(口頭、物理模型、數據信息、文字等)準確地交流實驗研究的結果,并簡單地傳遞給老師和其他學生。在討論中,教師要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學生中間,將學生的工作成果與他人的反饋相結合,不斷加強科研的周期性,展示學習的成果。增強物理核心素養。學生通過研究測試后,可以通過文字、圖形、動畫等軟件工具完成學習成果。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成績也是一種巨大的情感鼓勵。
結束語
21 世紀至今,現代教育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發展。盡管中國長期以來高呼德育宣傳口號, 但是,許多教師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總體目標,他們的教學理念仍然體現了我國應試教育的方式。現在做物理實驗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人已經很少了,這與物理教育發展的精準定位是完全顛倒的。文章結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和教研室提出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可行的做法,希望對信息管理2.0中物理實驗教育質量的提升給予一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呂朋澤."互聯網+"下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20,(24):122-123.
[2]田榮."互聯網+"下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數碼設計(下),2020,9(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