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讓高中學生懂得奉獻與感恩,對于即將成年和走進高等學府的他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在少數高中生中存在著諸如缺乏責任擔當、不懂感恩、不關心他人等“冷”現象,令不少教師和家長意識到加強感恩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并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模式。通過主題班會,有針對性地研究和化解高中生中存在的這些“冷”現象,這是提升高中生奉獻與感恩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主題班會;高中生;感恩
感恩是傳統美德,也是作為社會主體的一種基本能力。在少數高中學生身上存在的不懂奉獻、不知感恩的現象,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困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一個突出“冷”現象。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方式來跟高中生一起思考、討論和認識這個問題,讓學生能夠在班會中感知奉獻與感恩。
一、奉獻與感恩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富強,我們的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要讓我們的高中生感知這個偉大時代,感知生逢盛世、肩負使命,懂得奉獻與感恩。這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但通過調研發現,當前部分高中生中卻存在一些缺失:
1.“奉獻”觀念缺乏
一些學生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顧及他人,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對社會要求過高,對自己要求低,在集體活動中,愿當主角,而不愿當配角,集體協作意識、服務奉獻精神不足,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
2.“感恩”意識缺失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我國教育體制中長期存在著"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問題,因此學校和家長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學生成績上,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是否成才、是否是好學生的標準,忽視了德育的培養,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德育教育不能深入學生心中,致使學生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情感冷漠。
二、主題班會溫暖學生心靈
對于高中生來說,現在正是處于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作為陪伴高中生走過這一階段的教師,需要多想辦法讓學生深刻感受德育素質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奉獻,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
1. 召開“關心他人”主題班會
高中階段學業負擔比較繁重,學生并沒有太多時間專門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結合對日常班級工作的小結、有針對性的班會活動等,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對奉獻和感恩的理解,不管是生生還是師生之間,要讓學生深刻明白感恩,感知奉獻的意義1。教師可以通過不同主題和形式來展開相關班會,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互幫互學、比學趕超、愛衛周、我為同桌獻主意等集體活動,要求學生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并在班會上談自己的感受和對別人的感謝。學生通過幫助別人,并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更加深刻體會奉獻與感恩的意義。
2. 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開展感恩與奉獻主題班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談及自己的感受,通過匿名寫紙條的方式,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本次主題班會的感受及感悟,隨后讓每一位學生進行評選,選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班會目的2。隨后,教師再對班會的主題進行總結和升華,加深學生的感悟。通過身邊的人和事的典型示范,促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當中,樂于幫助他人。同時,在受到別人幫助的情況下,也會有感恩意識,從而真正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高中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三、創新主題班會模式
1.豐富主題班會表達手法
很多高中生都有看報和上網的習慣,關注當下的形勢和熱點,感恩教育就可以充分結合這一特點進行。這也是教師創新德育鑒賞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實踐中,筆者曾嘗試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感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引用“湖北5名貧困大學生因不感謝他們的幫助而被取消資格”的素材,探討貧困學生受到經濟援助后,應該如何回報社會、奉獻自己。并結合90后女孩孟佩杰照顧養母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的故事,去探討孝道和感恩的價值:“盡管命運無情,孟佩杰并沒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她總是微笑著面對每一個挑戰。對無血緣關系的養母的照顧,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孝順和尊重的傳統美德。我們都應該向孟佩杰學習,并以感恩之心回報他人。這樣的人,一定會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借助優秀的人物事例和鼓舞人心的語言,通過互換式、比較式教育,使課堂氣氛更有活力,同學們的印象也更深刻,對他們的觸動很大。
2.從身邊小事引導感恩理念
教師通過高中生身邊事的引導,讓學生做到感恩與奉獻二者的知行合一。在同學們身邊,平凡人的奉獻或許更能令我們感慨良深。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長年累月風雨兼程的守候;為了學生的前途,班主任數年如一日同我們朝夕相處的篤定;為了同學們成績的提高,老師們從來沒有厭倦那永遠也批改不完的作業和試卷;為了我們能按時吃到早餐,當我們還在甜蜜夢鄉之時,廚師們早已開始生火煮飯。
在主題班會上,鼓勵學習積極分享各自“身邊事”帶來的正能量,通過沉浸式、體驗式教育,讓學生真切感知感恩。結合高中學生特點,把觸動學生感恩情懷與搞好文化科目學習相結合。如結成學習對子、興趣小組、討論小組等,鼓勵幫助比自己學習落后的同學,對同學的幫助給予適合的報答。在課外活動課期間,可以班委會牽頭,組織不同小組學生開展“大美校園環境”行動、團隊體育活動、講奉獻的故事等,讓每個人都能感受自己和同學合作創造的美好,收獲努力的欣喜,感恩彼此的付出。在假期,鼓勵學生同父母一起做一次飯、打掃一次家務、認真聊一次天,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這些實踐活動,比純理論教育更能觸動高中學生的奉獻與感恩情懷。
結束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為國家、為民族前赴后繼,做出了杰出貢獻。廣大高中學子生逢盛世、肩負重任,他們感恩先輩,繼往開來。我們要積極引導高中生,讓他們從學校生活中、從身邊小事上、從家國命運里找尋人生坐標,在擔當盡責中感知奉獻與感恩,珍惜韶華,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
參考文獻∶
[1]沈益亮. "感恩教育"主題班會——體驗真情感激恩德[J]. 平安校園, 2017(6).
[2]黃侃. 課程理念下高中主題班會設計方略——以學校"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為例[J]. 江蘇教育, 2017.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縣域高中學生”冷“現象成因危害及教育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XJK20AJC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