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要:本文以小型中日對譯平行語料庫中的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及其五個譯本為研究對象,構建漢日使役表達的對比平臺,通過對比日語原文和復數譯本,考察漢日使役句表達的異同。
關鍵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漢譯;
1、緒論
日語中含有使役語態的句子叫使役句,相當于漢語的使令句,日語的使役語態一般由使役助動詞「せる」、「させる」的粘連表示,而漢語一般用“叫”、“令”、“讓”、“使”等詞表示。陳巖(2005)。
縱觀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日語使役句的研究都集中于使役句的意義分類以及被使役者的格助詞「を」,「に」的使用及意義,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使役句的區別和聯系這三個問題上。關于日語使役句的主體研究甚少涉及,但在日語的使役表達里,如例句(1)和例句(2)的使役主體并非一樣:
(1)奧さんは下女を呼んで食卓を片付けさせた後へ、改めてアイスクリームと水菓子を運ばせた。(『こころ』)
(2)何について語しているのかはよくわからなかったけれど、彼らの會話は僕に晝間見たあの奇妙なテニスのゲームを思いださせた。(『砂の女』)
如(1)中的使役表達「片付けさせた」的動作發出者是有生命主體做主語的「奧さん」,而例句(2)中的使役主體則是由無生物的「彼らの會話」充當。即產生了使役主體為有無生物與無生物之分,充當日語使役句主體的是有生物還是無生物會對使役句的整體翻譯方式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目前并未有研究涉及,因而本文將關于這一問題點進行研究探討。
2、關于漢日使役表達的先行研究
2.1日語使役表達的先行研究
日語中「使役」這一術語最早是由大槻文彥提出的,其后逐漸又有「使役,役動,使動」等的說法。
語法學家對使役句的分類也各不相同,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柴谷方良(1978)從生成文法的角度,分析了日語的使役表達的句子結構。坂田雪子(1980)關于使役表達意義將使役句分為五種:(1)表達使態之意。(2)做某事令其產生所期待的結果。(3)對于原本做不到的事情,由于允許某人去做而產生了符合意愿的結果。(4)默認乃至放任不管對方的行為。(5)并非有意去做,卻招致某一結果(多為不好的結果)。
2.2 漢語使役表達的先行研究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早在1942年便提出了“致使句”的概念,指出了一些文言以及白話中能夠表達致使含義的動詞,如“使”,“令”,“叫”等字。而在漢語里,通常由致使含義的兼語句、以及一些特定的動詞來對應日語的使役翻譯,常見的有“使字句”,“讓字句”等。徐瑤(2014)。
語言學家馮春田(2000)根據句子主語的生命力,將使役句子從意義上分為“具體使役”和“抽象使役”。范曉(2000)細化了主語,并將其分為三種類型:1.省略動核構造的某些成分,例如:“天氣使他頭腦昏昏”;2.名詞句“母親的微笑使孩子感到溫暖”;3.名詞和代詞表示的動核構造“她沒來,這使我很為難。”。
2.3 漢日使役句的相關研究及本研究的目的
漢日使役句的相關研究包括了漢日使役句的對比研究和翻譯研究。對比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方向的對比研究和翻譯研究。
在先行研究中,關于日語使役句的研究主要為使役主體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謂語的類別,使役對象的標記等等。使役句主語則主要限定為有生物做主語的使役句,對于主語為無生物的使役句漢譯研究鮮少看到,對照研究更是尚未涉及,因而本課題的研究以無生命主語使役句為研究對象考察其在進行漢譯時的特點。
3、日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特征與作用
本節將在考察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和有生物主語使役句的分布情況基礎上,進一步對無生物主語使役句進行內部分類。
本研究以自制小型對譯語料庫 為研究對象,對譯語料庫收錄了《雪國》、《起風了》兩篇原作,以及各五篇譯本。《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起風了》是日本小說家堀辰雄的一篇代表作,兩者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
3.1 日語使役句的分類占比
通過對語料庫的統計,對使譯文主體的性質分析得出,其中有情物做主語占61.2%,無情物作主語占38.8%(具體占比見圖1),由此可見,使譯文主體為有情物的情況占大多數,相比于無情物屬于典型的日語使役表達。
在作品《雪國》以及《起風了》中,根據主語為有生物還是無生物的區別進行調查后,統計結果顯示,不同性質主語的日語使役句占比呈現如圖(圖1.2)所示的分布。
統計的結果顯示,在《雪國》中有生物主語使役句占總體的64.6%,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占總體的36.4%(具體占比見圖2)。對《起風了》中的使役句進行篩選分析后,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占整篇文章中使役句總數的29.7%(具體占比見圖3)。
馮寶珠對于使役句的分類中并未論述“典型的使役句”同其他使役句的關系,且使役主體與使役對象的特征也并未研究。本文將對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做更進一步的細分。
3.2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邏輯分類與使用情況
3.2.1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邏輯分類
構成無生物主語使役句核心成分的,是由無生物主語(施事),使役對象(受事),以及動詞三個核心成分構成。其中,主語一般被認為由名詞充當。鈴木(1972:202-203)在語義層面上將名詞分為具體名詞與抽象名詞。
使役表達中,對于使役對象不做過多的限制,有生物與無生物(包括具體無生物與抽象無生物)都可以充當。關于動詞的分類,本研究主要參考工藤真由美(1995)的分類方法,將動詞主要分為ABC三大類。
按照工藤真由美的動詞分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與典型的使役句以及不及物動詞句之間的關聯,是這部分探討的重點所在。無生物主語使役句中動詞類別的使用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可得知,無生物主語使役句中,謂語為B類動詞情況較多,占大多數,C類靜態動詞則不出現。
所以根據使役表達中施事與受事的情況分類與工藤真由美的A類動詞與B類動詞進行排列組合并結合語料庫中例句的實際情況并分析得出,將從12類排列組合之中,抽選出6類無實際存在的生物主語使役句分類情況。
I類. ?具體無生物+有生物+A外的運動動詞
II類. 具體無生物+有生物+B內的感情動詞
III類.具體無生物+具體無生物+A外的運動動詞
IV類. 抽象無生物+有生物+A外的運動動詞
V類. ?抽象無生物+有生物+B內的感情動詞
VI類. 抽象無生物+具體無生物+A外的運動動詞
3.2.2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分布
語料庫中抽取的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共有26句,各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比例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以得出,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類別中,II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例句數量最多,6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的出現頻率按照從高到低排序:
II類>V類 =III類>I類>IV類>VI類
由排序可以發現,B類感情動詞搭配有生物做受事時(II類、V類)出現的頻率會更高,A類動作動詞搭配具體無生物(VI類)出現的頻率低。
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在進行漢譯時,往往需要先分析其使役主體,使役對象以及與動詞的關系,在綜合判斷其語義特征與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漢譯,典型使役句與不及物動詞句在漢譯中的區別以及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又會呈現出怎么樣的特點,筆者接下來的研究將結合對譯語料庫中具體的無生物主語實例探討。
4、結論
本研究以日語無生物主語使役句為研究對象,對自制小型中日對譯語料庫中抽取出的例文進行分析,探究日語無生物主語使役表達的翻譯特點。通過分析使役主體、使役對象的主觀性意愿,以及動詞的動作性強弱等可以發現,無生物主語使役句會根據這些要素的不同而出現語義特征傾向于典型使役句或不及物動詞句的特點。在此基礎上,6種無生物主語使役句可根據三種構成要素進一步在句意上分為意義偏向使役句或不及物動詞句兩類,結合中日對譯平行語料庫中的具體例句及譯文分析后發現句意特征偏向典型使役句的I類、II類、IV類、V類這四種無生物主語使役句,譯為漢語兼語句,而句意特征偏向不及物動詞句的III類和VI類則譯為漢語主動句。
由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小型對譯語料庫尚在開發階段,只收錄了《雪國》及《起風了》兩部作品,今后本人將會攜團隊進一步擴大對譯語料庫數據,將使役句的漢譯研究進一步深入,在以后的學習研究中會進一步關注這方面的理論成果,完善自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巖,新編日譯漢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傅冰,日語自身使役句的意義及使用特點,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第2期,18-21.
[3]顧偉,2006,從翻譯角度分析日漢的使役表現,日語學習與研究,(3):25-28.
[4]何偉、張瑞杰,現代漢語使役句的功能視角研究,《外語學刊》,第2期,2017.
[5]林燕鳳,日語使役句的漢譯,碩士學位論文,福建師范大學,2013.
呂書
[6]潘紅婭,日語的使役表達與漢語兼語句,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8.
[7]石光,日語使役表達中施事與受事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黑龍江大學,2010.
[8]唐星瑩,論日語使役句的漢譯處理,懷化學院學報, 2014,136-140.
[9]徐瑤,論日語使役句的翻譯方法,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4.
[10]趙璨,日語使役句的認知考察,博士學位論文,湖南大學,2012.
[11]坂田雪子、倉持保男,『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4文法Ⅱ』凡人社,1993.
[12]佐藤里美,『使役構造の文——人間の人間に対する働きかけを表現する場合』,語學研究會言葉の科學1,むぎ書房,1986.
[13]柴谷方良,『日本語の分析』,東京:大修館書店,1978,310-322.
[14]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第Ⅰ卷』,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82.
[15]馮寶珠,日中両語における使役表現の対照研究,東京外國語大學博士論文,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