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珂藝
摘要:依托某地鐵車站工程項目為研究背景,對BIM技術在該地鐵車站給排水設計中的要點進行研究。先是闡述了BIM技術的應用優勢,而后在闡述該地鐵車站項目資料的同時對BIM技術在地鐵車站給排水設計中的要點進行研究。以期通過本文論述后,可給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地鐵車站;給排水設計;BIM技術;應用
引言
地鐵車站給排水設計工作非常復雜,在設計環節若采取的設計手法不夠科學就滿足不了精度要求、同時相關設計參數若不夠準確,會給項目開展造成一定影響。而通過BIM技術的應用能夠以建模的方式實現直觀的檢查,工作人員只需要在模型中進行優化調節即可能夠達到高水平的設計效果。
1BIM技術的優勢
1.1可視化特點
可視化特征是BIM技術的主要特征。通過這項特征,設計師能夠結合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三維立體實物,形成良好的展示平臺。在三維立體實物的形式影響下,地鐵車站的設計效果圖和現實的基本內容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地鐵車站設計效果源自專業人員的設計內容,所以要通過線條畫的方式呈現出更加明顯的特征。如果不通過構件信息的自動生成,那么整體的互動性和反饋性將會削弱。借助BIM技術的可視化特征,能夠從源頭上解決這一缺陷的不足。通過三維立體圖展現相關的內容,實現更加可視化的操作處理。
1.2協調性特點
為了保證地鐵車站施工順利完成,需要做好協調性的處理操作。在項目順利開展之前,施工單位、業主和設計單位三者之間要做好適當的配合和協調。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相關部門要召開內部工作會議,針對當前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方案,避免問題擴大。針對地鐵車站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通過分析發現主要因素是由于環境因素本身導致的。因為在設計過程中環境因素變化很大,很容易出現管線碰撞問題。借助BIM技術的協調性特征,我們可以能夠解決當前存在的各項問題,構建起系統完備的信息模型來應對相關的設計內容,避免出現嚴重的碰撞。與此同時,協調數據信息的生成能夠為地鐵車站設計帶來更多的可持續性內容,推動后期的各項操作。
1.3功能強
除了模擬施工流程和施工項目的相關內容外,BIM技術能夠通過自身的優勢實現相關的目標。同時在設計環節借助節能照明、應急、疏散設計,不僅能夠達到能源節約的目的,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環保性。BIM技術能夠全方位的把握整體的真實性能,通過模擬施工環節中的各項內容,確保施工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一方面能夠做好施工時間的節約處理,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工程的造價處于合理水平。
2工程概況
某地鐵工程項目2號線路位于我市南部,該工程項目長度約為160m。由于該項目工程地理位置較為突出,且地下設計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多,在地鐵站給排水設計時難度比較大,考慮到給排水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經過商量后決定采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在設計中通過構建三維模型,實現了碰撞檢查、管線布設等工作,為解決給排水設計問題奠定了基礎。
3 BIM在地鐵車站給排水建模中應用
在具體設計環節需要利用BIM軟件構建出三維模型,然后在模型中進行優化設計。
3.1項目創建
1)協同工作方式。隨著相關軟件的系統開發和升級,越來越多類似AutodeskRevit2014軟件在地鐵車站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此類軟件的應用實現了系統化的協同操作。第一,中心文件位置的定位和獲取。第二,中心文件的打開和獲取,并建立起系統完備的專業模型。第三,實現有效的中心同步操作,按照具體要求共享中心模型,并達到良好的更新效果。
2)創建三維視圖與平面視圖。為了能夠繪制出良好的排水管線和平面設計圖,要做好地鐵車站模型的復制處理。在設計環節中依托BIM軟件功能構建三維視圖,構建起系統完備的模型體系,方便后期的查看和處理。同時在三維模型構建以后,設計人員能夠在系統中通過相關參數的輸入,就能實現三維視圖與平面視圖的構建。
3)創建中心文件與工作集。將模型文件創建完成之后,所有的數據都應該儲存在讀寫的服務器上,并建立起中心管理文件。在本專業模型選擇的過程中,要按照中心分離軟件實現更高層次的處理,實現系統更完備的操作。創建模型修改結束之后,應該與中心文件同步有效實現,并做好系統的升級和獲取。在這樣的條件下,專業工作集圖元是不能進行集中修改的。如果外部需要有所調整,應該及時下放權限供他人進行編輯處理 。
3.2給排水系統模型創建
1)參數設置。結合BIM參數的設計內容,提前設計好模型的內部參數。在創建給排水系統之前,首先要對管道的管材、管徑以及坡度進行合理優化。針對閥門、儀表、設備等不同的部件,也要合理設置相關的參數和內容。在整個過程中,模型的建立應該具有關鍵性的內容和操作方式,應按照基本的操作思路提升整體的設備效果。同時在三維模型中,設計人員能夠按照設計需求,對參數進行綜合優化,且依托信息功能對數據進行修正。
2)建立設備選型和系統。設置管道系統和閥門配件之后,要做好手動創建功能。借助CAD進行建模處理,并通過鏈接的方式實現模型的可見性設置。在系統的管道命令處理下,平面圖中繪制管道具有相關的功能和效果。通過同步設置的管道類型,實現管道管徑的控制和標準高度的設立。在系統內部,機械設備與衛浴裝置要結合設備和衛浴的基本性能實現釋放。通過系統內部的管路附件形式,提升整體的性能。在多種方式的作用下,立管的繪制能夠通過平面視圖和剖面圖建立起一定的聯系,進而獲得更加準確的位置信息,呈現出直觀、準確的狀態。
3.3碰撞檢查
在建立本專業管道模型的過程中,給排水工程師應該結合周圍管線的狀況做好適當的調整和處理。通過選擇合適的原部件和內容,實現更高層次的突破。 考慮到地鐵吊頂的空間有限,在具體設計環節要依托三維模型做好相關細節的檢測。具體設計環節,需要通過多方位的整合和碰撞,及時調整當前的模型結構。在模型建立初期,需要綜合考慮管線工作的基本布局和狀態,并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升級。等到第一輪的調整結束之后,還需要對各個管線碰撞的情況進行集中反饋。通過相關的軟件檢查碰撞的各項指標,形成沖突報告,并做好適當的檢驗。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當前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消除潛在的風險因素。通過多專業的協調考慮,選擇最優方案進行集中處理。綜合多項內容和方法調整當前的模式和性能,利用空間格局和構造形態,解決當前存在的不利因素,降低施工的難度,推動施工進度的提升。
4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在本項目設計中采用BIM技術能夠構建出三維模型,設計人員能夠在模型中對給排水設計參數進行優化,能夠實現管線碰撞檢測,BIM技術的應用可以給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奠定基礎。因此,在今后設計環節需要按照工程項目的需求合理的將BIM技術應用到實踐當中,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實現高效的設計效果,滿足地鐵項目工程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蘇斌,蘇藝,趙雪鋒,等.BIM在地鐵站點工程中的應用探索[J].土木地鐵車站工程信息技術,2013,(6).95-100.
[2]于金勇,林敏.BIM技術在地鐵安裝工程中的應用[J].土木地鐵車站工程信息技術,2013,(2).86-91.
[3]梁超,濮文淵,王磊,等.BIM在地鐵車站給排水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12,(1).142-144.
[4]趙昕.地鐵車站給水排水專業面臨BIM抉擇[J].給水排水,2012,(11).85-91.
[5]柯尉.BIM技術在地鐵車站工程中的應用初探[J].鐵道勘測與設計,2014,(2).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