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超
摘要:生態農業已經被人們一致認可,發展生態農業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措施,生態農業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植物保護工作是生態農業發展中十分關鍵的環節,植物保護直接關系到農業的發展,而生態農業強調的是運用環保、安全又健康的方式合理的進行植物保護,進而提升農業活動的經濟效益。筆者主要在文中分析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的主要技術,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對植物保護技術的運用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態農業;植物保護;核心技術;措施
1生態農業及植物保護的基本定義
綠色環保是生態農業的核心價值觀,綠色環保的主要特點是無公害、健康和環保,綠色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和生態安全均具有密切聯系。綠色環保的理念當中,提倡使用安全健康的生物方式或者無毒無害的物理方式進行植物保護。綠色環保直接關系到生態安全和環境的健康。
植物保護就是使用多種手段防治植物生長過程中發生的病蟲害,進而維護植物的健康,植物保護主要涉及到病害和蟲害的治理工作,核心就是提升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盡可能降低病蟲害對植物生長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2發展生態農業與植物保護技術的意義
2.1 發展生態農業的意義
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今天,疾病已經成為了導致人們出現經濟壓力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農藥污染、環境污染以及食源性疾病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傳統的農業活動當中,為了避免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嚴重影響,農民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農藥來應對病蟲害。農藥的使用使得農業發展中病蟲害的問題得到了預定程度的解決,但是病蟲害耐藥性的問題以及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加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不斷關注,生態農業發展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充分認同,越來越多的環保方式用于病蟲害的治理工作。生態農業是實現環境保護的重要條件,生態農業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預防農藥導致的疾病。
2.2發展植物保護技術的意義
植物保護水平與我國的農業發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農業勞動過程中,合理的采取措施進行植物保護,是預防病蟲害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的重要環節。植物保護是保證農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科學的植物保護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植物保護對于環境美化以及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提升均具有現實意義。
3 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新技術
3.1 新型環保的害蟲誘殺技術
誘殺技術主要運用物理學的相關原理,主要有頻振式殺蟲燈、黃板等。主要運用害蟲喜歡的燈光將害蟲進行聚集,這種方式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安全無害,被保護的植物不會存在農藥殘留,土壤也不會出現農藥污染的問題,也能夠避免人們在操作過程中出現藥物中毒。 應用滅殺設備時,需要注意害蟲的習性、光線強度以及高度等因素對于植物保護效果的影響。黃板引誘技術利用黃色光的波長,黃油等材料起到對害蟲的防治效果,但是上述技術的使用范圍比較有限,潛蠅蟲、粉虱等害蟲比較喜歡黃色,運用上述方式進行防止往往可以收獲滿意的效果,但是不喜歡黃色的害蟲,運用上述方法難以防治。
3.2 基于物理技術的防蟲網阻隔技術
物理防治蟲害的方式還包括防蟲網技術,防蟲網的防治范圍比較大,只要害蟲靠近防蟲網,就難以危害植物,并且防蟲網可以實現對害蟲的集中捕殺,能夠減少害蟲的數量,進而減少害蟲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防蟲網的設置需要考慮到害蟲防治的實際需要以及防治對象,防蟲網一般設置為 22 目規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蟲,如煙粉虱,也可適當增大,以 30 目為最佳。防蟲網主要的目的是將害蟲阻擋在農田的外圍,害蟲難以進到植物生長的范圍啃食植物。防蟲網的大小以及涉及的范圍需要結合植物生長范圍和害蟲體型大小等多種因素來確定,科學的布置防蟲網的規模才能夠使防蟲網發揮最大化的蟲害防治效果。
4 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核心技術的管理措施
4.1堅持推廣環保型病蟲害防治方式
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為了盡可能降低病蟲害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很多農民使用大量的農藥和化肥,雖然對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和潛在的健康危害問題。現在的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很多生物制品對于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能夠發揮作用,現在更多地主張使用生物環保型農藥和化肥。特別是防治蟲害方面,更多的提倡使用安全環保的物理方式。例如:很多農田當中放養雞鴨,害蟲可以成為雞鴨天然的食物,大大減少了飼養雞鴨的費用,同時,田間放養的雞鴨的健康水平更高,肉的品質更加優良。雞鴨的糞便還可以給植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田間的害蟲數量也能夠得到減少,這一方式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已經得到了運用。同時,科學的分配植物的種植面積,積極進行植物多樣化種植,也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積極推廣物理方式、生物方式,使無害環保的病蟲害方式策略的積極作用逐漸在農業生產中得到體現。
4.2 加強植物保護宣傳,做好農民培訓與教育工作
由于我國的農民多數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進行農業勞作時,僅能夠憑多年實踐的經驗進行植物管理,同時,傳統觀念比較根深蒂固,多數農民主張使用農藥和化肥維持植物的生長。不僅會導致農產品的安全性下降,還會增加農業生產的成本,導致生態環境受到污染,人們的健康受到威脅。多數農民對農藥的作用過度相信,對農藥得危害認識不足,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積極推進高效與農民之間的合作,多指派從事生態農業和植物保護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對農民進行田間指導,不斷加大對農藥危害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無公害的環保型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運用農村櫥窗、宣傳畫等多種方式宣傳生態農業的優勢和無害化的植物保護技術,不斷轉變農民的思想,使更多的農民學會運用成本低、效果好、安全又健康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4.3 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構建科學高效的病蟲預測系統
病蟲害并不能夠完全避免,但是如果建立合理的預警機制,可以提前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進而降低病蟲害對植物的危害。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之間的跨度較大,不同地區的地形特征以及氣候特點、人文環境以及主要的農業活動存在顯著差異,這也導致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式存在差異,在進行植物保護時,需要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歷年主要的病蟲害類型以及主要植物種類等因素科學的統計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然后建立和完善專門的病蟲害預警和監測體系。現在的科學技術對于病蟲害的預警工作能夠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例如:信息技術、統計學軟件等,對于病蟲害的相關研究而言,能夠提供實際的幫助,信息技術可以將一個地區發生的病蟲害種類以及嚴重程度等數據進行記錄和共享,一旦發生病蟲害,可以實現多地區專家進行共同研判。同時,統計學軟件可以對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對病蟲害的預警和防治工作能夠提供實際的指導。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保存植物保護的相關信息,還可以總結災害發生原因,為病蟲害防治中的多地區專家協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病蟲害的監測和預警是預防病蟲害的基礎,防治病蟲害的主要理論依據是預警信號和多年監測的相關數據,只有在科學監測和原因精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植物保護,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和事半功倍。
總結
生態農業發展的植物保護技術是促進農業健康發生的一大法寶。生態農業發展中,需要積極推廣安全健康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同時也需要不斷提升農民群體的專業能力。在病蟲害監控和預警中,需要為植物保護方式的選擇提供有力的依據,進而使病蟲害帶來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真正實現生態農業發展的目標。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環保型的植物保護技術也逐漸被開發出來,在實際運用時,需要分析植物保護的實際需要以及不同地區的地域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方可實現生態農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