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亮濤 李茜
隨著時代的發展,80后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成為柳鋼職工隊伍的骨干分子。具體方面,以燒結廠為例,現有80后310人,占實際在崗人數的占比22.3%;80后的科級干部(含主任工程師、技能專家)13人,占整個科級隊伍的28%。
再考慮到80后未來的職業發展、晉升空間等因素,80后勢必將成為各個層面的頂梁柱,因而,關心關愛80后這代人群顯得尤為重要。
80后面對很多危機,譬如工作、房子、老人、小孩等等,但其實,最大的危機、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危機,是健康。筆者試結合自身角度進行分析探討。
第一部分 ?80后健康危機的原因
一、體力勞動強度的直線下降。由于時代的進步,80后從事直接體力勞動的人員大大減少。具體到柳鋼,由于工作環境的不斷改善,設備的升級換代,各個工種的勞動強度大幅度下降,相當數量的工種不再被風吹日曬。再具體到燒結廠,諸如清車工、礦槽工等工作大量外包,重體力勞動的崗位被大量壓縮裁剪,調整保留了許多勞動強度較小、但技術性要求更高的崗位。這也是企業發展,工作優化的必然結果。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工種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80后的勞動強度,變相減少了80后人群的活動量。不少的80后對脫離重體力勞動感到光榮,甚至不少人為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比60后、70后優秀得多。其實,工作勞動強度下降,基本上是社會分工、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換而言之,部分80后不見得有多優秀,只不是趕上了時代進步而已。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是,60后、70后由于在年輕時代經受了較重的體力勞動,變相鍛煉了身體,健康底子較80后要好得多。而大部分80后,基本都是“學校-企業”的模式,經受的體力勞動更少,勞動強度更輕,對應的健康底子更薄。
可以預見,如果80后不重視健康問題,未來十年,將有更多的80后出現慢性病,淪為三高人群,甚至出現猝死。
二、貧乏的童年致使管不住嘴。由于中國經濟的固有的發展狀況,造就了很多80后出生于農村或城鄉接合部,在他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物質極端匱乏,可謂是缺衣少食,也因此造就了大部分80后的一副不挑食的好胃口,埋下了對肉食、甜食極端渴望的種子。
當80后長大后,由于經濟的大發展,生活的大改善,物質供應的空前繁榮,大部分80后參加工作后,吃穿不再成為難題,童年被壓抑的需求得到了極致的釋放。相當數量的80后在畢業參加工作后,胃口大開、來者不拒,進而導致體重迅速增加,身體膨脹變形,進而為慢性病、亞健康埋下了隱患。
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每個80后畢業后若干年聚會時,每個班里總有一個或幾個重度肥胖、嚴重超重,甚至胖到“面目全非”、旁人難以認出的程度。
更可怕的是,很多80后出生于農村或城鄉接合部,從小對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習以為常,甚至心生羨慕。而當這些80后長大后,對抽煙、喝酒的態度也更加寬容,甚至以交際需要、人情往來等原因,沾染上了抽煙、喝酒,甚至出現了酗酒等惡習——而從健康角度看,肥胖、抽煙、喝酒正是健康的主要殺手。
三、錯誤認為自己仍是少年。截止到2020年,最年輕的80后也已經31歲,早已越過了而立之年的門檻。從單純的生理角度分析,30歲之后,人體的各項機能將逐漸進入下坡路。反觀現實生活,仍然有相當多的80后沒有健康危機意識,仍然自信滿滿,內心深處隱隱覺得自己仍是少年,仍然可以像年輕那樣,大吃大喝、瘋狂張揚,不用鍛煉、無所顧忌。殊不知,自然規律最是無情,你回避它,并不代表它不存在,80后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潛伏的危機正悄然逼近。
具體到身體鍛煉,在筆者詢問走訪的30名80后中,僅有5%的人能夠堅持球類、跑步等有一定強度的鍛煉,另有5%的人參與瑜伽、慢走等低強度的鍛煉,90%以上的80后處于很少鍛煉、不鍛煉的狀況。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很多80后對鍛煉項目不熟悉,不會鍛煉。前文已提到,很多80后出生于農村或城鄉接合部,在個人成長中,更多地關注于物質層面,對各類球類運動的運動規則比較陌生,甚至處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狀況。導致很多80后難以融入鍛煉團體,陷入了“沒有鍛煉意識-融入不了鍛煉團體-缺少鍛煉氛圍-沒有鍛煉意識”的惡性循環。
四、時間匱乏與焦慮易怒。在筆者簡單走訪中,詢問80后為什么不鍛煉時,很多80后的理由振振有詞:沒時間,工作都忙不完,回到家還要照顧小孩,哪里有時間鍛煉?!
在工作中,80后已經是骨干力量,具體到燒結廠,很多80后已經成為班組長或技術員,相當比例的人員處于“兵頭將尾”的狀態,即肩負著領導和群眾之間的橋梁作用,既是單位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也是部分工作的領導者和參與者,還是各種活動的組織者,整體的工作壓力較高、工作時間較長。
在生活中,80后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在贍養老人方面,盡管很多80后的父母60后年齡不算大,但很多老人的身體素質下降,或多或少地需要人員照顧。在撫養小孩方面,由于80后整體學歷較高,對子女成長有了一定的個人理解,不再愿意把小孩交給老一輩教育,變相增加了自己的個人負擔,造成了情緒的持續緊繃,身體變相過勞。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事情是,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各種媒體傳達出的焦慮信息愈來愈多,變相導致很多80后的負面情緒愈積愈厚。此外,80后的情緒積累很容易在輔導小孩時被“引爆”,進而出現暴躁易怒,甚至誘發高血壓、腦卒中等急慢性疾病。
綜上所述,由于各種因素的疊加,加之易燃易爆點的存在,80后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是必須引起重視的話題。就柳鋼而言,80后在企業工作了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個別人員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因此,必須高度重視80后的健康,促使其更好、更高質量地為企業服務。
第二部分 ?80后健康危機的對策
一、要徹底講解80后的健康隱患。針對大部分的80后對健康認識不到位、存在較大潛在危機的情況,柳鋼相關部門要認清形勢,提高工作的緊迫感、警惕性,要在調度會、政工例會、綜合治安管理例會等不同場合、不同層次的會議上,要懷著“媽媽心”、常用“婆婆嘴”,加強對身體鍛煉的宣傳引導,要盡可能多地組織更為豐富的文體活動,營造較為濃厚的鍛煉氛圍。
與此同時,要用好反面教材,對社會上的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對公司內外發生的猝死等典型案例,要適時組織80后人群深入討論剖析,引導相關人員以例為鑒、警鐘長鳴,努力達到“發生一例、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要加強人員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導。目前柳鋼的部分80后,由于成長經歷、崗位歷練等因素影響,尚未完全掌握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個別人員對工作的輕重緩急理解不夠透徹,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個別人員存在單打獨斗、大包大攬,未能充分樹立團隊意識,發揮團隊精神;個別人員站位不夠高,工作方法不多,存在低效率執行、工作返工重復的情況……
對此,企業要在各類培訓中,更加注重柳鋼形勢的講解,引導更多的人員提高站位、心懷大局,以大處落筆、小處著墨的方式,暢通工作各個環節;要加強工作方式方法的宣講,引導職工在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迅速打開工作局面;要注重團隊工作經驗的分享,引導更多的“兵頭將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要利用Python、Java、C++語言,提高統計歸檔等辦公效率,減少重復性工作……
如此種種,通過工作方法的改進,縮減職工的工作時間,減少加班加點現象的發生。
三、要加大碎片化鍛煉的推廣力度。由于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傳統的健身房鍛煉逐漸不適應形勢。再以燒結廠為例,很多職工都在沖動之后辦理了健身年卡,但往往去了三四次之后,就再也沒有去過,變相地淪為了心理安慰。
對此,建議柳鋼適時開展廣播體操比賽,重拾傳統的廣播體操形勢,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要適當邀請名老中醫、養生達人傳授碎片化、短時間的鍛煉方法,鼓勵更多職工利用邊角時間放松身體;要在保持傳統球類運動的基礎上,擴大太極、瑜伽等培訓班,引導更多的中青職工參與其中。
此外,對已有慢性病的人員,要做好常態化跟蹤,引導其戒煙戒酒、防止熬夜、注意飲食、加強鍛煉、及時服藥,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四、要更注重員工心理的激勵關懷。在現代社會,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失眠健忘增加、負面情緒積累等因素影響,抑郁癥呈現高發態勢,甚至有個別人員滋生了輕生念頭。而又由于國人愛惜面子、恥于求助等心態作祟,導致出現了抑郁情況,他人難以發覺,自己不愿治療,進而造成了更大悲劇事件的發生。
對此,柳鋼各級領導要加大約談提醒的普及面,靈活運用各種人文關懷,提高員工的獲得感參與感。對長期加班加點或出現情緒低落的人員,要及時撐腰鼓勁,及早消除苗頭性問題。要加強團隊激勵,鍛造一支獨立自強、堅忍不拔、永不言敗的職業化員工隊伍。
結束語
加強鍛煉有助于提高生命質量,減少醫療開支,是實現全民健康積極有效的手段。筆者所提到的80后只是燒結廠的代表人群,從更廣的視角、更高的站位看,要遏制60后的病亡率、減少70后的猝死率、控制80后的亞健康率、提高90后的鍛煉率,為企業培養一支生機勃勃、精明強干的鋼鐵強軍,為柳鋼“一體兩翼”戰略布局提供堅強支撐。
參考文獻:
[1]白劍峰 王君平 陳晨曦 孫龍飛.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紀實[N].人民日報,2020-8-8(1).
[2]羅娟.“兵頭將尾”話班長[N].解放軍報,2018-5-11(10).
[3]新華社電.孩子寫作業太磨嘰 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N],海峽都市報,2018-11-4(5).
[4]李皓.基于碎片化時間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27.253.
[5]李杰.抑郁癥患者心理彈性,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6.4.006.
[6]李戰權.試論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讀《老人與海》有感[J].新西部.2012.Z3.088
作者簡介:潘亮濤,男,河北南和縣人,1987年4月,漢族,在職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工作單位(柳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燒結廠,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545002,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李茜,女,廣西柳州市人,1984年5月,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工作單位(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545002,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