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精準扶貧”作為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精準扶貧”思想引入到高等教育的資助管理工作過程當中。高校學生資助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教育扶貧思想,堅持精準資助,有效的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結合實際,有效的引導大學生返鄉實踐,滿足協同育人的發展需求,保持經濟困難學生也可以獲得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理念;高校學生;資助
一、引言
截止到2021年的1月1日,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94%。“保障其義務教育”屬于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高等教育屬于貧困人口素質增強的延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步伐,加大強國教育建設,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解決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節點上,落實新任務和新方向,探究高質量的實踐發展需要。針對一些家庭條件比較貧困的學生,需要合理的建立發展支持,加大激勵建設。也就是說,需要在精品扶貧的基礎上,優化城鄉二元結構,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真正落實。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理念作為指導方針,重新審視大學生育人工作體系,創新資助理念,積極的探索出精準資助育兒的發展路徑[1]。
二、精準扶貧理念下的高校學生資助路徑
(一)堅持教育扶貧思想引領,夯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思想基礎
根據國家的精準扶貧工作指導思想,貧困生的精準認定工作主要保證資助工作落實的重點和難點。也就是說,高校應精準分配資金名額,明確重點受助學生。規范資金使用界限,讓助學金、助學貸款真正做到物盡其用[2]。著眼于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上,加大不同維度的教育父親建設。對教育扶貧深刻理解中,需要加大認知,并且站在有效的邏輯起點上,保證內容的公平性,找到屬于當前發展的新觀點。進一步明確“扶教育之貧”與“依教育扶貧”之間的邏輯關系,保證新時代的全面部署建設,加快教育現代化發展建設,加大民眾的滿意度。在公平教育的基礎上,找到貧困地區教育的短板,滿足升級制度建設。發揮脫貧的主要效力。通過就學就業資助服務體系,幫助大家逐漸的提升脫貧思維,有效提高他們對資助政策的認同感,增強大家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推動減貧戰略平穩轉型,以兜底保障為基礎,實施精準資助
根據《通知》要求中,高校分配資金和名額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區和不同經濟的發展需求[3]。規范資金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做到精確管理,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不管是貧困生的認定、獎助學金發放、勤工儉學、貸款催收等相關的內容。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的歷程中,需要相關的人員,結合現實的需要,鑒定脫貧的成果,保持長效機制建設,明確消除貧困的任務,落實主要的內容。在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等內容的整合中,落實個人和家庭之間的問題,滿足資源的發展需求,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狀態。并且需要在合理的統籌規劃下,找到“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的發展路徑,分析個體和家庭之間的邏輯關系,向著更高的層次實施延伸和發展。隨著我國戰略的轉型,貧困的內涵也開始不斷的深化,需要高校結合實際,創新對應的教育方式,落實政策基礎,解決物質貧困相關的問題,分析多維的貧困問題,向著更加全面的發展方向實施延伸和建設。
(三)促進外源式扶貧向內生式扶貧轉型,建立學生自助長效機制
在不同的區域和地區中,教育資源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需要根據現實的需要,合理的整合,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大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開始逐漸上升檔次,教育資源的建設也需要在平衡和充分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質量,優化人才結構,保持有效的發展和延伸。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大眾化教育呈現到大家的事業當中以后,更加需要合理的統籌規劃,最大限度滿足高質量的轉型。協同開展扶貧、扶智、扶志活動,有效的提高覆蓋面積,增強類型的多元化建設,保持有效的呈現性[4]。合理的延伸優質自主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積極的參與到其中,落實社會實踐,加大勤工儉學建設,減少僅僅接受資助的惰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端正學生的三觀,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保持綜合性的發展和建設,將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四)開展就業創業幫扶,引導大學生返鄉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延伸和發展,想要保證教育內容的精準性,那么就需要統籌發展建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實施延伸。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和一般的勞動力進行比較,不僅適應就業的能力較強,并且可以滿足社會競爭力的發展需要。職業相對穩定性較強,可以為自己的家庭帶來更多的收入。并且在廣大的貧困學生中,還可以有效的發展質量紅利,保持人力資源的統籌規劃,增強國家的認同感,滿足社會主義轉型的發展需要[5]。降低農村貧困率,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以后,回到自己的家鄉,平衡勞動資源,落實基層服務項目。例如: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開展“三支一扶”等項目,都是當前的崗位項目計劃,需要合理的開發和建設。在鄉村戰略的高度上,合理的定位,提升大眾的收入,找到合理的規劃措施,強化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對鄉村振興的正向激勵。整合育人資源,有效的優化各個方面的平臺,最大限度激發大眾的熱情,保證中堅力量。構建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統籌資助育人主體合力,創建高校協同育人的管理格局,構建資助育人質量體系。合理的將國家、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有機的結合起來,落實“五育”并舉,提升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養,保證資助資金能夠用準用實。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下,新時代賦予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新的內涵,需要在“精準扶貧”理念下落實內涵,重視發揮精準資助工作的主要價值和功能。需要樹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育人新理念 ,加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 ,建立動態化高校精準資助管理系統,積極開展精準資助宣傳教育活動,想著多元化的方向實施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會楊,周紅志,楊冰清.精準扶貧視角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有效性的調查與評價——以阜陽市為例[J].大眾標準化,2020(9):2.
[2]王眾.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體系探索與實踐——以合肥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19,8(9):2.
[3]徐子珺."助困,立志,強能"——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立體扶助模式構建策略[J].青年與社會,2021(2019-12):16-17.
[4]李揚,郝獻琪.新時代背景下基于精準扶貧理念的高校資助育人研究——以長春市凈月大學城為例[J].2021(2019-3):132-134.
[5]傅麗,馬駿,高菁,等.基于精準扶貧理念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體系構建——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2021(2018-4):63-66.
作者簡介:李科君1982.06四川,女,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學生資助。